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鋪路工人變機場跑道王 星、菲機場都找上他

【媒體報導】鋪路工人變機場跑道王 星、菲機場都找上他

更新時間:2022-06-06 14:03:35 / 張貼時間:2022-06-06 13:51: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商業周刊
3,078
稿源:2022-6-2/商業周刊/林洧楨

「點仔膠」(鋪設柏油瀝青路面),是台灣街頭巷尾最常見的道路工程之一,為何新加坡樟宜機場、菲律賓克拉克機場的擴建團隊,雙雙不遠千里外跑來台灣找一家公司幫忙鋪跑道。

它,就是成軍僅十二年、今年營收上看二十億元的台灣跑道工程王永䥶集團,背後的靈魂人物,是一手創辦永䥶的執行長郭晉宏(興大EMBA校友)。他靠著科技化改革進化,在過去十年內,橫掃桃園機場、小港機場等國內七成機場跑道整修工程,連國外業者也來找他鋪柏油。

但年僅四十二歲的郭晉宏,其實是出身三代都當「點仔膠」鋪路工的工人家庭,自稱因為書念不好,所以只能被迫學爺爺、爸爸當起鋪路工人,長大後也自己揪團組工班,從接鋪路工程案的工班開始做起。

「點仔膠」產業,從生產瀝青到現場施工,用的全是日本十幾年前就淘汰的中古設備與依賴人力的傳統工法,是一個數十年不變的古老產業,他的爺爺、爸爸更是三、四十年如一日,頂著烈日曝曬,忍受柏油焦臭味與汽機車呼嘯而過揚起的塵沙飛揚等惡劣環境,揮汗工作一輩子。

郭晉宏在三十歲時卻不甘於此,存到第一桶金後,創辦的永䥶工程,雖然第一年接案量僅約一千萬元,在行業無足輕重、是隨時可能關門的後進企業。但「他能在這幾年竄出,我們工程顧問界也都很驚訝。」一位熟識郭晉宏的工程顧問公司專案經理說。

捨短利賺慢錢:機器比同業貴十倍也敢買
究竟這位工人CEO憑什麼變身台灣跑道工程王?數十年不變的老行業,被一場放棄短期獲利,甘願賺慢錢的十年科技化轉型改變了。

原來,十二年前,初出茅廬的郭晉宏,認為「點仔膠」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傳統落後,誰能搶先完成科技化創新,就有可能闖出一條路。

挑戰的目標就是高速公路與機場跑道工程,攸關眾多人命安全的兩大基礎建設,對於工程技術要求最高,也代表對科技化創新的需求會更高,因此切中郭晉宏需求。

要挑戰傳統就要敢投資,郭晉宏從德國進口的瀝青拌和設備,一台要價就達兩億元,這不只相當於該集團兩年的淨利,也是比同業貴十倍的採購價位,因此還必須向銀行融資並分三十年攤提,但他照買不誤。

中華工程退休處長宋俊標,是早年帶著郭晉宏踏入機場跑道工程的貴人,他透露,這位工人CEO敢大膽投資,就是因為他不同於多數同業,都認為鋪路工程是個沒希望的黃昏產業,反而因為鋪路工程已經養活他們一家三代人,所以認定這是任何時代都會有需求、不會消失的產業,只要願意做,再多的投資都能慢慢賺回來,而且這些投資既能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又能提升工作效率,讓他更樂於投資。

最艱難一戰:手搖飲啟發,創出專利工法
最艱難的一戰是,二○一九年,高雄小港機場跑道整建案。當時小港機場只有單一跑道,而且封跑道整修,一天延誤的航班損失超過兩百萬元以上,因此能給的施工時間,只有半夜十一點半到早上七點前,是台灣史上第一個跑道即鋪即用案,雖然利潤相對高上一成,但一旦延遲完工,營造廠則需負擔所有因工程延遲導致的機場轉機損失,對永䥶而言,輕則重傷當年獲利,重則可能會為賠到關門倒閉。

但從備料、出貨,刮除、重鋪、冷卻、畫線、到裝燈的流程,無論怎樣提早準備、精密銜接、精準施工,都因為高達一百二十度以上的柏油,需要至少兩小時以上的自然冷卻時間,否則品質無法過關。如果鋪完再灑水快速降溫,會造成斷面問題,不僅無法通過驗收,甚至需要重做。郭晉宏遍訪同業、顧客,甚至參考國際經驗都找不出解方。

眼看失敗已經定局,沒想到轉機卻出現在最後關頭,郭晉宏幫大家買手搖飲減壓的時刻。

永䥶團隊幕僚透露,就因郭晉宏當時看到店家用電風扇與噴霧幫客人降溫的設計,受此啟發,讓他想到一個在貨車兩側加裝模擬機翼的鐵架,然後綁上電風扇與噴霧機,找到一個利用風力跟水氣帶走熱氣的新解方,結果成功讓冷卻時間從原本一百二十分鐘縮短到四十分鐘,完成降溫到五十度以下的施工要求,最後提早約半小時完工並通過機場驗收,而這個冷卻設備之後也成了該公司的專利工法之一。

第二場戰役:買荒地,蓋出一人智慧工廠
但要讓「點仔膠」科技化,說來容易,要做可決不簡單,第二場戰役是轉型鋪跑道的首案,二○一四年,桃園機場南跑道整建案。

當時的永䥶,仍是沒有瀝青廠,只有工班的組織,機場跑道工程,路面都又寬又長,每次鋪設的用料都必須短時間大量供貨,光找出貨的瀝青廠就是大問題,而且多家廠商供應又容易有品質參差不齊的狀況,分段鋪設容易有高低落差的斷面問題,但永䥶規模比人小、交情又比人差,供貨來源不穩定,一度成為大難題。

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郭晉宏拍板買下桃園觀音一塊閒置荒地自蓋瀝青廠,如今實際走訪,已經蓋出一間被綠色鐵皮包覆的封閉式廠房,既沒有瀝青廠常見的煙囪,也聞不到高溫瀝青的臭味,而且高達八○%的生產流程都是由電腦化操控運作,控制生產設備需要一個人,只要根據地段特性,從數十種瀝青配方庫中挑出適合配方與對應的煮料時間,就會自動拉料、篩選石頭尺寸,要多少就生產多少,也完全沒有庫存浪費問題。

第三場戰役:用3D機具,克服高架鋪路
第三場戰役是高速公路首案,二○一二年,五楊高架段道路工程案。

這個工程的難度在於,是數十層樓高的高空作業,風很大,安全維護難度相對高,又有限期通車的施工壓力,而且最麻煩的是屬於相對不容易鋪平的橋梁路面,在這樣的工地現場,他們沒有採取傳統拉線後,靠工人目測平整度的原始做法,而是由搭載3D鋪面系統的機具自動偵測,一發現不平整,就會自動調節鋪蓋厚度來確保表面平整度。

這也是永䥶工地自動化的重要起點,之後一路購置超過一百台的自動化機具,讓整體的施工人力減少約三成。

「就像鋪『點仔膠』,你不能鋪到一半就停,然後再補鋪,那你就完了,一定要從頭就把底層刮乾淨,一次鋪好,才會最漂亮。」郭晉宏談起轉型時說。

點仔膠,最早可以溯源到在公元前第七世紀的亞述帝國和巴比倫帝國,是一個超過二千七百年的古老行業,看似平凡無奇,但郭晉宏從學爺爺、爸爸當忍受高溫工作,賺取一天幾千元薪資的鋪路工人,到靠著顛覆產業常識的經營哲學,大膽投資改革,結果短短十二年,從年營收一千萬元的無名企業,打造出營收上看二十億元的台灣最強「點仔膠」公司,燒冷灶也能燒出台灣跑道狀元,也看到了產業變老並不見得會消失,只要找對方式,就有機會點燃轉型升級的火種。
興大EMBA校友郭晉宏一手創辦永䥶集團。

興大EMBA校友郭晉宏一手創辦永䥶集團。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