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走跳山野 楓紅雞翻轉部落|奧萬大山中傳奇
更新時間:2022-06-13 10:01:21 /
張貼時間:2022-06-13 09:43:0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1,704
稿源:2022-6-10/華視新聞雜誌/Siku Yaway、盧松佑
南投仁愛鄉的森林資源豐富,不過大量林地,卻因為種植高山蔬菜等經濟作物,林線節節退縮。2015年,南投林管處來了一位「雞婆公務員」林國彰(興大植物系校友),他看到不遠處的清境地區,山頭被剷平,為了遏止過度開發,於是他串中興大學的專家,和奧萬大附近部落的農民,攜手推展「林下經濟」,作法就是在不破壞山林的前提下,號召農民飼養土雞。沒想到,這些在山林裡長大的土雞,肉質Q彈鮮美,不僅受到遊客歡迎,活化山林打造多元產業,也為部落拓展商機的熱血故事,一起關心。
濁水溪上游,滾滾水流閃著銀光烏黑。仁愛鄉的親愛村,農田傍水而生,田野間的一座座黑網香菇寮,蘊藏朵朵生機。仁愛鄉親愛村村長潘筱玉說:「最近因為雨季,香菇長得特別快,還來不及收。有雜菌它才會變這樣,正常的木頭不是這樣,所以不是每一個木頭都可以成功,有雜菌就生不出香菇。」
記者Siku Yaway說:「親愛村三個部落,一直以來都有種段木香菇的歷史。松林部落這裡直到現在,仍然有十多戶人家,在種段木香菇。不過現在屬於梅雨季節,並不是當地乾香菇的主要產期,因此現在零零星星長出來的香菇,都要把它給摘採下來。」
潘筱玉說:「種段木香菇,在親愛村歷史很久了,幾乎是我們村民賴以為生的,可是之前部落的人不敢種,因為有被林務局追過。以前種香菇都要去林務局,收歸的國有地砍木頭,我們要種香菇,一定要往深山林班地去,然後林務局都會追我們。部落的人,因為砍香菇木頭被關的也有,所以那一陣子大家很討厭林務局,是真的。」
林務局,曾經是許多部落居民的頭號公敵,甚至還以「姓林的」三個字來稱呼,不過當地人口中「姓林的」,已漸漸和他們化敵為友。拉近距離的契機,和南投林管處這位公務員,脫不了關係。2015年,南投林管處來了一位雞婆公務員林國彰,因為工作他常進出原鄉部落。但慢慢發現,不遠處的清境地區,蜿蜒台14甲線,兩側矗立著各式觀光民宿,山裡的樹紛紛倒下。
潘筱玉說:「我們多少也是會擔心清境那邊,租給平地人種菜,高麗菜、番茄、敏豆、櫛瓜,短期的夏季蔬菜。」觀光熱潮下,仁愛鄉當地族人的原住民保留地,成了休閒遊憩和種菜搶商機的供給處,但卻也淪為破壞山林的共犯結構。
南投林管處育樂課技正林國彰說:「不能完全怪罪在我們部落朋友身上,因為畢竟這是整個台灣,產業的模式。因為台灣夏季不產蔬菜,如果不想進口的話,一定要在台灣的高山,生產短期蔬菜。為了經濟收入,所以部落可能會把周遭的林地,慢慢地變成農地。我們做森林保育的,在野生動物保育的這方面,會覺得說有點可惜也心痛。」
為了遏止山坡地的過度開發,蔓延到另個山頭,林國彰開始思考,是否有辦法能創造雙贏。就在此時,他觀察到當地家家戶戶,過去都曾有過在自家後院養雞的日子。林國彰說:「部落的人,或多或少都養了一些後院雞。如果可以在林下,低密度進行養雞、畜牧行為,那上面的果樹可以生產,底下的雞四、五個月生產一次,兩個搭配起來,就可以增加部落的多元產業結構。」
他想著,如果在森林底下飼養土雞,就有機會保住更多山林,同時兼顧當地居民的生計。林國彰找上實施土雞保種計畫40年的中興大學,自掏腰包,號召海拔百公尺的松林、曲冰部落居民投入,也意外開啟「中興紅羽1982」土雞的飼養事業。
曲冰部落居民何美欄說:「我從來沒有養過雞,以前都是看媽媽在養,純粹就是要回來養老開個小麵店,然後想說養個後院雞,怎麼知道說,一來就養到現在了。」何美欄說:「我就是輪養,上一批在那邊養,這一批就會在這邊養,讓土地休息。要不然一直在這邊養的話,這邊永遠都沒有植物,牠們是非常好的砍草機,牠們比砍草機好用,牠們一年至少可以替我省八千元。開始養雞之後,我這邊紅肉李的果實,都比較大顆。」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志峰說:「為什麼叫1982,在1982年當時台灣紅羽的土雞,李淵百老師從國外回來的時候,從各地去收,蒐集在中興大學,做了長期育種的工作。牠的好處是,這個品種牠生長的速度慢,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好,所以我們推薦這個雞種,給部落飼養。」
雞隻們男女合班,三塊地輪流低密度放養。不過,儘管是適合山上放養的土雞品種,仍帶給養雞新手何美欄,許多挑戰。何美欄說:「那個時候剛好是九月很熱,早上吹焚風,結果到了黃昏要來餵的時候,雞死掉一整片。我很緊張,隔天帶了兩隻雞去學校,讓老師解剖,結果是熱衰竭,一次死掉四百多隻。」
陳志峰說:「其實我們最害怕,大量的死亡是傳染病,所以緊急地請她把雞送下來解剖,結果牠是因為熱緊迫死掉的。這也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養在八、九百公尺的高山上面,一個中午兩個小時的焚風,就看到氣候變遷對動物,造成很大影響衝擊。。」
除了氣候衝擊,通路也意外產生變數。林國彰說:「第一批我們進了一千隻雞,自己想辦法解決行銷問題。那一年的冬天是暖冬,楓葉都不紅,看到紅羽土雞,辦公室我們就提起,既然奧萬大的楓葉不紅,可是雞很紅,我們可以把牠叫什麼奧萬大楓紅雞,算起來也算因禍得福。」
採訪這天,何美欄迎來今年第二批小雞寶寶,卻碰上梅雨季雨彈轟炸,大夥在雞舍手忙腳亂。何美欄說:「如果燈不行的話,小雞今天一定要跟我睡。」原本漆黑的雞舍,接上燈泡瞬間溫暖了起來,再鋪上厚厚的米糠,呵護這些剛出生,羽翼未豐的小雞。
何美欄說:「去年有一批,小雞帶回來的第一個晚上,被黃鼠狼咬死四百多隻。所以之後把小雞的寮子蓋得比較密,不要讓它有縫隙,不要讓動物跑進來。」Siku Yaway說:「六坪大的雞舍,現在迎來一千隻的小雞。小雞入住的第一天,牠們會先靠近燈光取暖,接著慢慢學會喝水、吃飼料,適應環境大約一個半月的時間,牠們就會向外探索。」何美欄說:「晚上可能要起來個三、四次,如果溫度不夠就要加燈泡,如果太熱就要滅燈泡,牠們這個時候主要是保暖。」
布農族的何美欄,本來在台北當板模工,回鄉養雞,憑著一股傻勁和熱情,也為自己創造人生的轉機。何美欄說:「第一批就是這個季節,我們這邊有紅肉李,我第一次發現雞下紅大便,非常非常緊張,趕快打電話給老師。」陳志峰說:「因為有跟她講說,下紅色大便可能是球蟲,所以當她看到紅色大便的時候,她就很緊張地把照片傳給我們看。但是我看到那個紅色的顏色,跟血液不太一樣,所以當下想說,雞是不是夜晚有逃獄出去,吃了外面紅肉李然後大便,後來她才恍然大悟。」
陳志峰說:「原則上目前部落小雞的來源,都是從我們學校,供應小雞給部落做飼養。」
現代養雞產業,講求高效率生產,肉雞從出生到屠宰只要35天,相較起來,生長期長達個月的台灣土雞,慢慢淡出舞台。為了不讓本地多元品種,面臨消失危機,中興大學的土雞保種工程,在實驗室啟動。我們幫牠們打的疫苗是馬立克,這個疾病大概是在牠八周、九周的時候會發生,死亡率可以40%到50%很可怕。」
走跳山林活動力強,從產地到餐桌,經過巧手料理,幻化成一道道美食料理,肉質Q彈雞皮又富含膠質。林國彰說:「因為我們的雞實在是太兇,電宰場的老闆跟我們講,一般的商用雞,隨便抓就可以掛上去做屠宰。可是我們的雞,因為從小在山林裡面長大,根本就是小恐龍,每一隻都會掙扎,常常弄得大家手都會受傷。甚至有一隻雞逃脫了,還在電宰場自己活了一個禮拜,抓都抓不到。」
遊客說:「鮮味跟嫩味,都保存在肉的味道上面,吃起來非常的舒爽。」林國彰說:「奧萬大每年至少有24萬到30萬的遊客,如果遊客到奧萬大來玩,也可以到部落,去看一下友善生產的環境在地消費,那可以減少很多食物的旅程。」
一炮而紅的中興紅羽1982土雞,雖然體型較小但口感佳,即使不能符合一般通路的需求,卻適合社群支持型的少量購買。陳志峰說:「1982這個品種,基本上應該是目前台灣,所有的養雞裡最古老的雞種。現在常見的黑羽或紅羽,都是經過品種改良,這都是近代二、三十年去改良牠的。1982這個雞給部落做飼養,我們希望台灣40年前的雞種,繼續再保存下去。也希望我們這個40年,能夠再往下走40年。」
奧萬大鄰近部落,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展開森林保衛戰,以永續思維維繫產業,也不讓保種工作徒勞無功。孵夢森林扭轉了經濟劣勢,展現林下生機,走向生生不息。
南投仁愛鄉的森林資源豐富,不過大量林地,卻因為種植高山蔬菜等經濟作物,林線節節退縮。2015年,南投林管處來了一位「雞婆公務員」林國彰(興大植物系校友),他看到不遠處的清境地區,山頭被剷平,為了遏止過度開發,於是他串中興大學的專家,和奧萬大附近部落的農民,攜手推展「林下經濟」,作法就是在不破壞山林的前提下,號召農民飼養土雞。沒想到,這些在山林裡長大的土雞,肉質Q彈鮮美,不僅受到遊客歡迎,活化山林打造多元產業,也為部落拓展商機的熱血故事,一起關心。
濁水溪上游,滾滾水流閃著銀光烏黑。仁愛鄉的親愛村,農田傍水而生,田野間的一座座黑網香菇寮,蘊藏朵朵生機。仁愛鄉親愛村村長潘筱玉說:「最近因為雨季,香菇長得特別快,還來不及收。有雜菌它才會變這樣,正常的木頭不是這樣,所以不是每一個木頭都可以成功,有雜菌就生不出香菇。」
記者Siku Yaway說:「親愛村三個部落,一直以來都有種段木香菇的歷史。松林部落這裡直到現在,仍然有十多戶人家,在種段木香菇。不過現在屬於梅雨季節,並不是當地乾香菇的主要產期,因此現在零零星星長出來的香菇,都要把它給摘採下來。」
潘筱玉說:「種段木香菇,在親愛村歷史很久了,幾乎是我們村民賴以為生的,可是之前部落的人不敢種,因為有被林務局追過。以前種香菇都要去林務局,收歸的國有地砍木頭,我們要種香菇,一定要往深山林班地去,然後林務局都會追我們。部落的人,因為砍香菇木頭被關的也有,所以那一陣子大家很討厭林務局,是真的。」
林務局,曾經是許多部落居民的頭號公敵,甚至還以「姓林的」三個字來稱呼,不過當地人口中「姓林的」,已漸漸和他們化敵為友。拉近距離的契機,和南投林管處這位公務員,脫不了關係。2015年,南投林管處來了一位雞婆公務員林國彰,因為工作他常進出原鄉部落。但慢慢發現,不遠處的清境地區,蜿蜒台14甲線,兩側矗立著各式觀光民宿,山裡的樹紛紛倒下。
潘筱玉說:「我們多少也是會擔心清境那邊,租給平地人種菜,高麗菜、番茄、敏豆、櫛瓜,短期的夏季蔬菜。」觀光熱潮下,仁愛鄉當地族人的原住民保留地,成了休閒遊憩和種菜搶商機的供給處,但卻也淪為破壞山林的共犯結構。
南投林管處育樂課技正林國彰說:「不能完全怪罪在我們部落朋友身上,因為畢竟這是整個台灣,產業的模式。因為台灣夏季不產蔬菜,如果不想進口的話,一定要在台灣的高山,生產短期蔬菜。為了經濟收入,所以部落可能會把周遭的林地,慢慢地變成農地。我們做森林保育的,在野生動物保育的這方面,會覺得說有點可惜也心痛。」
為了遏止山坡地的過度開發,蔓延到另個山頭,林國彰開始思考,是否有辦法能創造雙贏。就在此時,他觀察到當地家家戶戶,過去都曾有過在自家後院養雞的日子。林國彰說:「部落的人,或多或少都養了一些後院雞。如果可以在林下,低密度進行養雞、畜牧行為,那上面的果樹可以生產,底下的雞四、五個月生產一次,兩個搭配起來,就可以增加部落的多元產業結構。」
他想著,如果在森林底下飼養土雞,就有機會保住更多山林,同時兼顧當地居民的生計。林國彰找上實施土雞保種計畫40年的中興大學,自掏腰包,號召海拔百公尺的松林、曲冰部落居民投入,也意外開啟「中興紅羽1982」土雞的飼養事業。
曲冰部落居民何美欄說:「我從來沒有養過雞,以前都是看媽媽在養,純粹就是要回來養老開個小麵店,然後想說養個後院雞,怎麼知道說,一來就養到現在了。」何美欄說:「我就是輪養,上一批在那邊養,這一批就會在這邊養,讓土地休息。要不然一直在這邊養的話,這邊永遠都沒有植物,牠們是非常好的砍草機,牠們比砍草機好用,牠們一年至少可以替我省八千元。開始養雞之後,我這邊紅肉李的果實,都比較大顆。」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志峰說:「為什麼叫1982,在1982年當時台灣紅羽的土雞,李淵百老師從國外回來的時候,從各地去收,蒐集在中興大學,做了長期育種的工作。牠的好處是,這個品種牠生長的速度慢,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好,所以我們推薦這個雞種,給部落飼養。」
雞隻們男女合班,三塊地輪流低密度放養。不過,儘管是適合山上放養的土雞品種,仍帶給養雞新手何美欄,許多挑戰。何美欄說:「那個時候剛好是九月很熱,早上吹焚風,結果到了黃昏要來餵的時候,雞死掉一整片。我很緊張,隔天帶了兩隻雞去學校,讓老師解剖,結果是熱衰竭,一次死掉四百多隻。」
陳志峰說:「其實我們最害怕,大量的死亡是傳染病,所以緊急地請她把雞送下來解剖,結果牠是因為熱緊迫死掉的。這也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養在八、九百公尺的高山上面,一個中午兩個小時的焚風,就看到氣候變遷對動物,造成很大影響衝擊。。」
除了氣候衝擊,通路也意外產生變數。林國彰說:「第一批我們進了一千隻雞,自己想辦法解決行銷問題。那一年的冬天是暖冬,楓葉都不紅,看到紅羽土雞,辦公室我們就提起,既然奧萬大的楓葉不紅,可是雞很紅,我們可以把牠叫什麼奧萬大楓紅雞,算起來也算因禍得福。」
採訪這天,何美欄迎來今年第二批小雞寶寶,卻碰上梅雨季雨彈轟炸,大夥在雞舍手忙腳亂。何美欄說:「如果燈不行的話,小雞今天一定要跟我睡。」原本漆黑的雞舍,接上燈泡瞬間溫暖了起來,再鋪上厚厚的米糠,呵護這些剛出生,羽翼未豐的小雞。
何美欄說:「去年有一批,小雞帶回來的第一個晚上,被黃鼠狼咬死四百多隻。所以之後把小雞的寮子蓋得比較密,不要讓它有縫隙,不要讓動物跑進來。」Siku Yaway說:「六坪大的雞舍,現在迎來一千隻的小雞。小雞入住的第一天,牠們會先靠近燈光取暖,接著慢慢學會喝水、吃飼料,適應環境大約一個半月的時間,牠們就會向外探索。」何美欄說:「晚上可能要起來個三、四次,如果溫度不夠就要加燈泡,如果太熱就要滅燈泡,牠們這個時候主要是保暖。」
布農族的何美欄,本來在台北當板模工,回鄉養雞,憑著一股傻勁和熱情,也為自己創造人生的轉機。何美欄說:「第一批就是這個季節,我們這邊有紅肉李,我第一次發現雞下紅大便,非常非常緊張,趕快打電話給老師。」陳志峰說:「因為有跟她講說,下紅色大便可能是球蟲,所以當她看到紅色大便的時候,她就很緊張地把照片傳給我們看。但是我看到那個紅色的顏色,跟血液不太一樣,所以當下想說,雞是不是夜晚有逃獄出去,吃了外面紅肉李然後大便,後來她才恍然大悟。」
陳志峰說:「原則上目前部落小雞的來源,都是從我們學校,供應小雞給部落做飼養。」
現代養雞產業,講求高效率生產,肉雞從出生到屠宰只要35天,相較起來,生長期長達個月的台灣土雞,慢慢淡出舞台。為了不讓本地多元品種,面臨消失危機,中興大學的土雞保種工程,在實驗室啟動。我們幫牠們打的疫苗是馬立克,這個疾病大概是在牠八周、九周的時候會發生,死亡率可以40%到50%很可怕。」
走跳山林活動力強,從產地到餐桌,經過巧手料理,幻化成一道道美食料理,肉質Q彈雞皮又富含膠質。林國彰說:「因為我們的雞實在是太兇,電宰場的老闆跟我們講,一般的商用雞,隨便抓就可以掛上去做屠宰。可是我們的雞,因為從小在山林裡面長大,根本就是小恐龍,每一隻都會掙扎,常常弄得大家手都會受傷。甚至有一隻雞逃脫了,還在電宰場自己活了一個禮拜,抓都抓不到。」
遊客說:「鮮味跟嫩味,都保存在肉的味道上面,吃起來非常的舒爽。」林國彰說:「奧萬大每年至少有24萬到30萬的遊客,如果遊客到奧萬大來玩,也可以到部落,去看一下友善生產的環境在地消費,那可以減少很多食物的旅程。」
一炮而紅的中興紅羽1982土雞,雖然體型較小但口感佳,即使不能符合一般通路的需求,卻適合社群支持型的少量購買。陳志峰說:「1982這個品種,基本上應該是目前台灣,所有的養雞裡最古老的雞種。現在常見的黑羽或紅羽,都是經過品種改良,這都是近代二、三十年去改良牠的。1982這個雞給部落做飼養,我們希望台灣40年前的雞種,繼續再保存下去。也希望我們這個40年,能夠再往下走40年。」
奧萬大鄰近部落,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展開森林保衛戰,以永續思維維繫產業,也不讓保種工作徒勞無功。孵夢森林扭轉了經濟劣勢,展現林下生機,走向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