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組】楊宏達、林季千、蕭涵珍榮獲興大懷璧獎
更新時間:2022-07-26 10:18:27 /
張貼時間:2022-07-26 09:01: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1,895
為獎勵優秀年輕學者,中興大學連續10年舉辦「懷璧獎」選拔,鼓勵45歲以下之專任老師投入高潛力的研究領域。111年度共有3位年輕學者從27個申請案中脫穎而出,分別為化學工程學系楊宏達教授(工程及數理科學組)、生物醫學研究所林季千教授(生命科學組)、中國文學系蕭涵珍助理教授(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校內外審查委員依據申請者五年內的學術表現,及研究內容之開創性與重點突破之潛力,辦理書面審查並召開評選會。委員對於得獎者均給予高度肯定,楊宏達教授獲得的評述為「發表多篇相當高IF之著名期刊論文,於化工領域的學術研究表現卓越,足為後進學者的表率」,林季千教授獲得的評述為「研究成果優秀豐碩,結合臨床,貢獻人類健康」,蕭涵珍助理教授獲得的評述為「以清代作家李漁對於江戶通俗文藝的影響為研究主題,研究成果探討跨國文學與文化交流的不同層面,開發中日文學互文研究的新面向」。
楊宏達教授師法章魚附著機制 研究新穎材料
楊宏達教授以生物為原型,研發膠體自組裝技術,結合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改良傳統材料的設計途徑和系統架構,以建構具有多樣功能的特殊結構或合成製造新穎才料,並運用於科技研發。研究團隊於2017年,師法章魚附著機制,自組裝仿章魚奈米吸盤結構陣列,所製附著材料可重複用於乾/濕環境、平滑或粗糙表面,且無化學物質殘留,更可廣泛應用於生醫材料。該研究發表於ACS Nano,並獲Nature Nanotechnology選為該年度Research Highlights。
林季千教授結合臨床投入分子免疫研究 開創治療新模式
林季千教授主要著重於自體免疫學相關研究,包含:一、篩選可調控免疫細胞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分子作用機轉探討;二、建立自體免疫疾病實驗動物模式,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相關性間質性肺病、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等小鼠模式,同時也建立了完整的體內免疫調節功效評估技術。研究可作為與跨領域合作的轉譯醫學平台,加速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之藥物開發及提升對於致病機轉之了解。
蕭涵珍助理教授探究江戶通俗文藝 發掘嶄新研究題材
蕭涵珍助理教授長年探討清代李漁對江戶文藝的影響狀況,針對尚未整理成印刷體的笠亭仙果的人情本《清談常磐色香》、合卷《美目与利草紙》、《七組入子枕》進行詳細考察。近年,擴展研究範疇,關注《剪燈新話》〈牡丹燈記〉、「三言」、《西遊記》的傳播與影響。聚焦合卷《天竺德兵衛韓噺》等諸作,探究中日文藝交流的複雜樣貌。研究具有發掘嶄新材料、填補前行成果空缺、拓展研究視野的價值。
校內外審查委員依據申請者五年內的學術表現,及研究內容之開創性與重點突破之潛力,辦理書面審查並召開評選會。委員對於得獎者均給予高度肯定,楊宏達教授獲得的評述為「發表多篇相當高IF之著名期刊論文,於化工領域的學術研究表現卓越,足為後進學者的表率」,林季千教授獲得的評述為「研究成果優秀豐碩,結合臨床,貢獻人類健康」,蕭涵珍助理教授獲得的評述為「以清代作家李漁對於江戶通俗文藝的影響為研究主題,研究成果探討跨國文學與文化交流的不同層面,開發中日文學互文研究的新面向」。
楊宏達教授師法章魚附著機制 研究新穎材料
楊宏達教授以生物為原型,研發膠體自組裝技術,結合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改良傳統材料的設計途徑和系統架構,以建構具有多樣功能的特殊結構或合成製造新穎才料,並運用於科技研發。研究團隊於2017年,師法章魚附著機制,自組裝仿章魚奈米吸盤結構陣列,所製附著材料可重複用於乾/濕環境、平滑或粗糙表面,且無化學物質殘留,更可廣泛應用於生醫材料。該研究發表於ACS Nano,並獲Nature Nanotechnology選為該年度Research Highlights。
林季千教授結合臨床投入分子免疫研究 開創治療新模式
林季千教授主要著重於自體免疫學相關研究,包含:一、篩選可調控免疫細胞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分子作用機轉探討;二、建立自體免疫疾病實驗動物模式,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相關性間質性肺病、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等小鼠模式,同時也建立了完整的體內免疫調節功效評估技術。研究可作為與跨領域合作的轉譯醫學平台,加速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之藥物開發及提升對於致病機轉之了解。
蕭涵珍助理教授探究江戶通俗文藝 發掘嶄新研究題材
蕭涵珍助理教授長年探討清代李漁對江戶文藝的影響狀況,針對尚未整理成印刷體的笠亭仙果的人情本《清談常磐色香》、合卷《美目与利草紙》、《七組入子枕》進行詳細考察。近年,擴展研究範疇,關注《剪燈新話》〈牡丹燈記〉、「三言」、《西遊記》的傳播與影響。聚焦合卷《天竺德兵衛韓噺》等諸作,探究中日文藝交流的複雜樣貌。研究具有發掘嶄新材料、填補前行成果空缺、拓展研究視野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