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譚偉恩觀點:Pelosi訪台之深層原因與離台後的可能影響

【學者評論】譚偉恩觀點:Pelosi訪台之深層原因與離台後的可能影響

更新時間:2022-08-05 08:52:52 / 張貼時間:2022-08-05 08:36:4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風傳媒
1,195
稿源:2022-8-4/風傳媒/評論/譚偉恩(中興大學國政所副教授)

國現任眾議院議長Nancy Pelosi的訪台之行正牽動著總統Joe Biden民主黨政府的內政和外交威信,同時也對將要登場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帶來衝擊。Pelosi女士8月3日早上在立法院的公開談話絕對是「美國官方」行為;她白色套裝上別有美國國旗,發言內容不僅逐一介紹同行的美國官員或國會議員,還詳述他/她們負責的行政與立法領域及跟台灣可能建立之進一步關係,包括晶片、人權、公衛/防疫,還有氣候變遷等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Pelosi以其議長身分明確回應了立院蔡副院長的「台灣朋友說」。

從到訪前引發之各種爭議,上述在立院的發言內容,還有3日當天Pelosi其它的訪台行程來看,這一次相隔25年的美國眾院議長台灣行有四點原因和三大影響值得我們細思:

首先,從訪台官員的個人層次觀之,1997年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Newt Gingrich當時是先去中國大陸才來台灣,而且原因與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有關。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民主黨的Bill Clinton,因此儘管官員訪台的層級與如今的Pelosi一樣,但意義與目的完全和這次Pelosi的相迥。毋寧,Pelosi這次訪台是美國現任執政黨的選戰策略,加上Pelosi個人的謝幕大戲。

這裡有兩點是值得留心的:(1) 1991年9月,當時才第二次選上眾議員的Pelosi在訪問北京期間,就跑去天安門廣場前拉起「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的布條;(2)1999年12月20日,Pelosi當時以議員身分訪問過台灣,但卻有機會直接會晤李登輝總統。從這兩點可知,Pelosi此時的訪台雖然肩負美國眾議長之身分,但她早在數十年前還不是“somebody”時就已經勇於展現自己的立場,且有方法與管道實踐她的理念。這位生長在美國東岸具有義大利裔背景的眾院議長不是泛泛之輩,更非如同Thomas Friedman本月1日在《紐約時報》所說的,「以魯莽的計畫和不負責任之方式訪台」;事實上,Pelosi的政經背景與歷練都非常完整,對於自己訪台後可能帶來哪些衝擊完全瞭然於胸。

其次,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已在今年7月中旬宣布新一波對台軍售,但這次的交易內容是維修零件及坦克車的相關技術支援,交易金額約新台幣32億。這是總統Biden上台後第五次對台軍售,已在行政程序上知會美國國會,Pelosi是眾議院的議長,此行前來台灣不可避免有其要接續完成的軍售任務,不排除追加交易內容與金額,或是與其它晶片或台美貿易合作事項掛鉤,這點可從她3日早上在立院的談話窺見端倪。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參訪立法院。(顏麟宇攝)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參訪立法院。(顏麟宇攝)

1997年前總統李登輝會見當時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AP)

1997年前總統李登輝會見當時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A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