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自由廣場》縮短台灣足球與世界的距離

【學者評論】自由廣場》縮短台灣足球與世界的距離

更新時間:2022-12-20 08:54:53 / 張貼時間:2022-12-20 08:49:5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119
稿源:2022-12-20/自由時報/評論投書/余宗龍(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

卡達世足賽再度掀起足球熱,日、韓表現亮眼的同時,台灣民眾羨慕不已,但我足球的實力廿年來卻原地踏步。關心足球不應該只是四年一次,提供以下三個面向供主事者省思。

首先,成立職業足球聯盟。職業運動是帶動整體產業的火車頭,定期的賽事除了能提升我足球員整體實力之外,還能擴大台灣足球產業規模和相關工作機會。像是日、韓皆有職業足球聯盟,有多支的職業球隊,已普遍獲得社會認同、並同時讓小球員看到未來努力的目標和願景。

平心而論,多年來台灣足球發展在各界的積極努力下,參與的人口數有顯著的增加,尤其在幼兒足球和中小學階段。然而,一旦遇到升學壓力時,因為職業運動前景的現實考量,小球員被迫離開足球,轉而投入職業化的運動項目或是專注學科,出現「向上斷層」的窘境。試想,如果社會看不到足球員未來的工作機會,家長怎會放心支持和鼓勵小孩繼續投入?若沒有足量的基層足球選手投入訓練,如何在國際競技場上讓世界看見台灣?

其次,重視球員發展。台灣的學生足球其實有許多好的球員,只是在比賽和訓練的過程中,因為運動傷害影響日後的發展者不在少數。因此,政府應搭上近年來各區域醫療院所新興的運動醫學和心理諮商等專科,利用劃分責任區域或球隊,主動與醫療體系合作,一同善盡社會責任,照顧基層球員的身心發展。

最後,完善球場設施。國內社區足球場設置仍有不足,這對整體足球發展相當不利。誠如上述,近年來雖然足球人口增加,但常找不到地方踢球,所以政府應該仿效鄰近國家,積極盤點閒置空間,如:廢棄多時的軍事用地、少子化下的校舍等,規劃作成足球場地,供地方政府經營或企業贊助、認養,才能作為我國足球產業發展的強力後盾。

台灣因政治現實需要在國際重要舞台被看見,而全球體壇的關注度,其實足球遠遠超過棒球和籃球,所以我國實在不應輕視足球發展。只要有長遠的規劃,民眾足球風氣就會更為盛行,職業足球一定能逐步發展,國家隊也將更有競爭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