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公關組】興大「懷璧獎」創立屆滿10年 挖掘35位學術潛力新星

【公關組】興大「懷璧獎」創立屆滿10年 挖掘35位學術潛力新星

更新時間:2023-03-08 09:00:54 / 張貼時間:2023-03-06 13:40:22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716
中興大學102年由時任校長李德財院士創辦「懷璧獎」,獎勵45歲以下具研究潛力的優秀年輕學者,在薛富盛校長接任延續並支持下,獎項創立至今屆滿10年,計有35位老師獲獎。得獎老師皆肯定在其研究成果尚處萌芽階段,懷璧獎在經費及精神上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

110年獲獎的材料系薛涵宇副教授認為,「『懷璧獎』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如同『伯樂』,尋找深具潛力的千里馬,而非錦上添花。」同年獲獎的行銷系陳明怡副教授表示,「在校外獎項名額有限與競逐困難的狀況下,能給予年輕學者肯定與資源是很好的政策。」日後,多數得主也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陸續榮獲國科會吳大猷獎、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有鑑於國內學術界的傑出研究獎選拔,年輕學者往往與眾多資深的學者共同角逐,幾乎沒有機會脫穎而出。因此,李德財院士2011年8月上任後,透過自籌經費、校內自辦選拔的方式,希望獎勵學校更多年輕的學者,投入創新的研究。

而首位捐款響應的,鮮少人知道是去年年底甫驟逝的浩鼎生技創辦人張念慈。李德財院士表示,他與張念慈是臺北市立大同初中的同學,他在接任興大校長後的一次聚會,張念慈問他想為興大或高教做些什麼,在得知李院士想設立獎勵年輕學者的獎項後,張念慈主動捐出100萬元,並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名義發起捐款,最後由張念慈、李德財、謝輝和、游丞德、周雙仁各捐100萬,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捐助懷璧獎500萬,作為懷璧獎的初始基金。

李院士表示,張念慈相當低調,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捐款的事,雖然他與興大無淵源,但卻十分提攜後輩,因為有這些初中同學的響應,後續上海EMBA校友黃明端也響應捐助300萬、興大校友林英祥捐助7萬5仟元美金(約235萬台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大江生醫、謝士滄、徐新宏各捐助100萬,懷璧獎計募得1500多萬元。

103年獲獎的生醫所許美鈴特聘教授表示,年輕教師與資深教授相較,在資源與資歷上有很大的懸殊落差。經由此研究潛力獎項的肯定與激勵,轉化為加速推進器。李德財校長將心比心,愛才惜才,深化價值理念與也聚焦教育承傳,「懷璧獎」是榮譽也是責任,讓她時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要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她認為「懷璧點燃火焰,樹立標竿,用愛承傳,靜待花開」。

104年獲獎的生科系林赫教授,現已外派澳大利亞代表處擔任科技組組長,他認為對於學術領域站穩腳步的年輕學者而言,獲獎實是一莫大的肯定與鼓勵,同時也成為興大於國內學術領域的一個指標性作為。「懷璧獎是本人人生中一個受肯定的轉捩點,相信這也可能是任何一位過去或是未來興大年輕教師的轉捩點,受著懷璧獎的激勵,為自身學術生涯及學校名聲一步一腳印地付出自己的光和熱。」

104年獲獎的土木系蔡祁欽特聘教授指出,「當年申請懷璧獎時為入校兩年多的菜鳥助理教授,對自己沒有多大信心,很幸運能獲得靑睞,得獎應是評審看見我的研究『潛能』而非『績效』,獲獎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回顧至今8年,也已順利從助理教授升為特聘教授,希望沒有辜負懷璧獎對得獎者的期待。」

106年獲獎的物理系林彥甫教授指出,「懷璧獎的建立不僅在年輕老師於科研的起手式給了絕對助益,更是對該老師背後所代表的研究團隊、所共同付諸於科研的莘莘學子極大的正面鼓舞。」

111年獲獎的中文系蕭涵珍副教授認為「在研究與教學的道路上,偶有迷惘徬徨,懷璧獎的鼓勵猶如一劑強心針,帶來持續前行的勇氣。」



興大「懷璧獎」創立10年 挖掘35位學術潛力新星

稿源:2023-03-06/中廣新聞網/寇世菁

中興大學102年由時任校長李德財院士創辦「懷璧獎」,獎勵45歲以下具研究潛力的優秀年輕學者,在薛富盛校長接任延續並支持下,獎項創立至今屆滿10年,共35位老師獲獎。得獎老師皆肯定在研究成果尚處萌芽階段,懷璧獎在經費及精神上,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

110年獲獎的材料系薛涵宇副教授認為,懷璧獎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如同伯樂,尋找深具潛力的千里馬,而非錦上添花。同年獲獎的行銷系陳明怡副教授表示,在校外獎項名額有限與競逐困難的狀況下,能給予年輕學者肯定與資源是很好的政策。日後,多數得主也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陸續榮獲國科會吳大猷獎、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有鑑於國內學術界的傑出研究獎選拔,年輕學者往往與眾多資深的學者共同角逐,幾乎沒有機會脫穎而出。因此,李德財院士2011年8月上任後,透過自籌經費、校內自辦選拔的方式,希望獎勵學校更多年輕的學者,投入創新的研究。

而首位捐款響應的,鮮少人知道是去年年底甫驟逝的浩鼎生技創辦人張念慈。李德財院士表示,他與張念慈是臺北市立大同初中的同學,他在接任興大校長後的一次聚會,張念慈問他想為興大或高教做些什麼,在得知李院士想設立獎勵年輕學者的獎項後,張念慈主動捐出100萬元,並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名義發起捐款,最後由張念慈、李德財、謝輝和、游丞德、周雙仁各捐100萬,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捐助懷璧獎500萬,作為懷璧獎的初始基金。

李院士表示,張念慈相當低調,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捐款的事,雖然他與興大無淵源,但卻十分提攜後輩,因為有這些初中同學的響應,後續上海EMBA校友黃明端也響應捐助300萬、興大校友林英祥捐助7萬5仟元美金(約235萬台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大江生醫、謝士滄、徐新宏各捐助100萬,懷璧獎計募得1500多萬元。

103年獲獎的生醫所許美鈴特聘教授表示,年輕教師與資深教授相較,在資源與資歷上有很大的懸殊落差。經由此研究潛力獎項的肯定與激勵,轉化為加速推進器。李德財校長將心比心,愛才惜才,深化價值理念,聚焦教育承傳,「懷璧獎」是榮譽也是責任,讓她時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要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她認為「懷璧點燃火焰,樹立標竿,用愛承傳,靜待花開」。

104年獲獎的生科系林赫教授,現已外派澳大利亞代表處擔任科技組組長,他認為對於學術領域站穩腳步的年輕學者而言,獲獎實是一莫大的肯定與鼓勵,同時也成為興大於國內學術領域的一個指標性作為。111年獲獎的中文系蕭涵珍副教授認為,在研究與教學的道路上,偶有迷惘徬徨,懷璧獎的鼓勵猶如一劑強心針,帶來持續前行的勇氣。



興大懷璧獎創立10年 挖掘35位學術潛力新星

稿源:2023-03-07/台灣好報/林明佑

中興大學102年由時任校長李德財院士創辦「懷璧獎」,獎勵45歲以下具研究潛力的優秀年輕學者,在薛富盛校長接任延續並支持下,獎項創立至今屆滿10年,計有35位老師獲獎。得獎老師皆肯定在其研究成果尚處萌芽階段,懷璧獎在經費及精神上是很大的支持與鼓勵。
110年獲獎的材料系薛涵宇副教授認為,「『懷璧獎』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如同『伯樂』,尋找深具潛力的千里馬,而非錦上添花。」

同年獲獎的行銷系陳明怡副教授表示,「在校外獎項名額有限與競逐困難的狀況下,能給予年輕學者肯定與資源是很好的政策。」日後,多數得主也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陸續榮獲國科會吳大猷獎、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

有鑑於國內學術界的傑出研究獎選拔,年輕學者往往與眾多資深的學者共同角逐,幾乎沒有機會脫穎而出。因此,李德財院士2011年8月上任後,透過自籌經費、校內自辦選拔的方式,希望獎勵學校更多年輕的學者,投入創新的研究。

而首位捐款響應的,鮮少人知道是去年年底甫驟逝的浩鼎生技創辦人張念慈。李德財院士表示,他與張念慈是臺北市立大同初中的同學,他在接任興大校長後的一次聚會,張念慈問他想為興大或高教做些什麼,在得知李院士想設立獎勵年輕學者的獎項後,張念慈主動捐出100萬元,並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名義發起捐款,最後由張念慈、李德財、謝輝和、游丞德、周雙仁各捐100萬,以「1964級大同初中12班」捐助懷璧獎500萬,作為懷璧獎的初始基金。

李德財表示,張念慈相當低調,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捐款的事,雖然他與興大無淵源,但卻十分提攜後輩,因為有這些初中同學的響應,後續上海EMBA校友黃明端也響應捐助300萬、興大校友林英祥捐助7萬5仟元美金(約235萬台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高希均、大江生醫、謝士滄、徐新宏各捐助100萬,懷璧獎計募得1500多萬元。
興大於102年首次舉辦「懷璧獎」頒獎,由時任李德財校長(左2)頒獎,得獎者由左至右依序為陳志銘教授、邱賢松教授、紀信義教授

興大於102年首次舉辦「懷璧獎」頒獎,由時任李德財校長(左2)頒獎,得獎者由左至右依序為陳志銘教授、邱賢松教授、紀信義教授

興大校長薛富盛(左1)與112年懷璧獎得主合影,左至右為曾惠馨教授、童鈺棠副教授及陳家榛教授

興大校長薛富盛(左1)與112年懷璧獎得主合影,左至右為曾惠馨教授、童鈺棠副教授及陳家榛教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