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後醫學系設立3挑戰!清大、中興、中山如何跨過難關?
更新時間:2023-08-25 08:40:58 /
張貼時間:2023-08-25 08:35:3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遠見
11,217
稿源:2023-08-24/遠見/馮紹恩
醫學系,可說是國內高教歷年來最受歡迎的指標科系,各大學莫不積極爭取設立。終於,清大、中興跟中山在2022年迎來首屆後醫學系生。但憑空生出醫學系,挑戰多大?又將如何影響未來念後醫的學生?
大學為什麼要設立醫學系?一方面,這是招生的活招牌:只要有醫學系,大學能見度肯定提升,再加上,醫學系對於大學邁入完整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有決定性因素,因許多科系的相關應用與醫學拖不了關係。
諸如材料、電機、電子,乃至化學、生物科技等領域,均與醫學息息相關。再加上,醫學系所能產出的研究能量相當驚人,對提升學校排名也有助益。
但設立醫學系,並非僅有優點而無困難。《遠見》採訪教育界專家,特此整理出大學新設立醫學系所需面臨的三大挑戰如下,且看這幾所新設立的大學如何紛紛跨過門檻,試圖將後醫學系打造成學校的金招牌。
設立醫學系挑戰1:醫學系花費驚人,有財才有解
首先第一個挑戰,就是醫學系對學校財政來講「花費驚人」。究竟有多麼驚人?一般來說,學生繳納的學費遠遠不及學校及政府支出培養的金額。更別提,如今新成立的三所後醫學系均為「公費生」,由國家與學校來負擔他們學習的經費。
儘管,公費生具有前往偏鄉醫療服務的要求,但訓練所花費的金額仍不少。
為了支應後醫學系成立所需的經費,各大學紛紛想方設法找財源。如清大就在前校長賀陳弘積極奔走下,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避免醫學系的支出花用到本來的校務基金,排擠到其他學院的經費。
設立醫學系挑戰2:需要自己的醫院當作教學研究場域
此外,根據過往經驗,醫學系都會需要有自己的一間教學醫院。因為對大學來說,擁有自己的一間教學醫院可以達到更緊密的研究與教學成果。
儘管目前三間大學都與鄰近醫院有研究、合作的計畫,但其方便程度均不如擁有自己的醫院來的簡易。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強調,光是為了取得研究用的「檢體」,有自己的醫院就方便許多。
而為了有自己的醫院,除了清大日前已經宣布將在2028年於桃園航空城落成外,中興大學也積極規劃中。目前預計第一期將要有一棟附屬醫院與教學大樓,將採BOT形式,蓋在中興的復興校區。
中山大學後醫學系,則是和4家醫學中心—高雄榮總、高雄長庚、臺南奇美及高醫作為教學醫院,也和其他許多醫院結盟做合作教學。
設立醫學系挑戰3:大體中心昂貴又難成立
醫學系的教學中,以大體的取得與教室最為關鍵。解剖必須是醫生理解人體的重要關鍵,但光是要設立大體中心、又要有穩定的大體捐贈來源是兩大難關。
首先是清大,花費一億多元成立大體中心,才有後醫學系的完整教學體系。中興大學則是和台中地區的醫院合作,特別是和中榮合作,確保醫學系的學生都有訓練機會。
最後則是中山後醫學系,目前是和花蓮慈濟醫院合作。為什麼會選擇慈濟?首先是他們有全台最完整的大體捐贈與來源,且品質最佳。
再來,短時間內中山後醫學系仍未有自己的大體中心,因此後醫學系的學生目前均是前往花蓮慈濟修習大體相關的課程。
未來還會新設醫學系?端看國家政策
縱使有上述種種困難,仍看見各大學紛紛爭相搶設醫學系,就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醫學系成立?就看國家發展需要跟醫界的態度。
實際上,台灣醫生數量整體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六都的醫生數量足夠,但踏出都市地區,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量能就大幅減少,這也是這三所大學的後醫學系均以「公費生」成立的重要關鍵。
倘若未來培養的醫學人才能前往偏鄉,解決這個現象,實為國家之福。
醫學系,可說是國內高教歷年來最受歡迎的指標科系,各大學莫不積極爭取設立。終於,清大、中興跟中山在2022年迎來首屆後醫學系生。但憑空生出醫學系,挑戰多大?又將如何影響未來念後醫的學生?
大學為什麼要設立醫學系?一方面,這是招生的活招牌:只要有醫學系,大學能見度肯定提升,再加上,醫學系對於大學邁入完整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有決定性因素,因許多科系的相關應用與醫學拖不了關係。
諸如材料、電機、電子,乃至化學、生物科技等領域,均與醫學息息相關。再加上,醫學系所能產出的研究能量相當驚人,對提升學校排名也有助益。
但設立醫學系,並非僅有優點而無困難。《遠見》採訪教育界專家,特此整理出大學新設立醫學系所需面臨的三大挑戰如下,且看這幾所新設立的大學如何紛紛跨過門檻,試圖將後醫學系打造成學校的金招牌。
設立醫學系挑戰1:醫學系花費驚人,有財才有解
首先第一個挑戰,就是醫學系對學校財政來講「花費驚人」。究竟有多麼驚人?一般來說,學生繳納的學費遠遠不及學校及政府支出培養的金額。更別提,如今新成立的三所後醫學系均為「公費生」,由國家與學校來負擔他們學習的經費。
儘管,公費生具有前往偏鄉醫療服務的要求,但訓練所花費的金額仍不少。
為了支應後醫學系成立所需的經費,各大學紛紛想方設法找財源。如清大就在前校長賀陳弘積極奔走下,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避免醫學系的支出花用到本來的校務基金,排擠到其他學院的經費。
設立醫學系挑戰2:需要自己的醫院當作教學研究場域
此外,根據過往經驗,醫學系都會需要有自己的一間教學醫院。因為對大學來說,擁有自己的一間教學醫院可以達到更緊密的研究與教學成果。
儘管目前三間大學都與鄰近醫院有研究、合作的計畫,但其方便程度均不如擁有自己的醫院來的簡易。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強調,光是為了取得研究用的「檢體」,有自己的醫院就方便許多。
而為了有自己的醫院,除了清大日前已經宣布將在2028年於桃園航空城落成外,中興大學也積極規劃中。目前預計第一期將要有一棟附屬醫院與教學大樓,將採BOT形式,蓋在中興的復興校區。
中山大學後醫學系,則是和4家醫學中心—高雄榮總、高雄長庚、臺南奇美及高醫作為教學醫院,也和其他許多醫院結盟做合作教學。
設立醫學系挑戰3:大體中心昂貴又難成立
醫學系的教學中,以大體的取得與教室最為關鍵。解剖必須是醫生理解人體的重要關鍵,但光是要設立大體中心、又要有穩定的大體捐贈來源是兩大難關。
首先是清大,花費一億多元成立大體中心,才有後醫學系的完整教學體系。中興大學則是和台中地區的醫院合作,特別是和中榮合作,確保醫學系的學生都有訓練機會。
最後則是中山後醫學系,目前是和花蓮慈濟醫院合作。為什麼會選擇慈濟?首先是他們有全台最完整的大體捐贈與來源,且品質最佳。
再來,短時間內中山後醫學系仍未有自己的大體中心,因此後醫學系的學生目前均是前往花蓮慈濟修習大體相關的課程。
未來還會新設醫學系?端看國家政策
縱使有上述種種困難,仍看見各大學紛紛爭相搶設醫學系,就是為了要讓自己的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未來,還會不會有新的醫學系成立?就看國家發展需要跟醫界的態度。
實際上,台灣醫生數量整體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六都的醫生數量足夠,但踏出都市地區,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量能就大幅減少,這也是這三所大學的後醫學系均以「公費生」成立的重要關鍵。
倘若未來培養的醫學人才能前往偏鄉,解決這個現象,實為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