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土壤、森林都是「自然碳匯」!這是什麼?為何是碳權交易的明日之星?
更新時間:2024-03-08 10:00:51 /
張貼時間:2024-03-08 09:54:5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數位時代
2,516
稿源:113-03-07/數位時代/陳映璇
「台灣現在都在買國際碳權,但目前國內連一張森林碳權都還沒核發,」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憂心忡忡地說。台灣碳權交易所從去年12月啟動首批國際碳權買賣,預計第二批國際碳權3月上架,目前國內碳權交易仍在籌備中,須等待環境部相關子法上路。
為了籌備本土碳權,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於5日宣布與英國標準協會(BSI)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依國際標準推動農業碳匯合作,並協助農業部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與建立農業碳盤查。
減碳靠「自然碳匯」,需先建立計算的方法學
要達到減碳的目的,除了蓋太陽能板、節能減碳,還有一種方式是善用大自然天然的吸碳能力,包含森林、海洋、土壤都是地球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稱之為「自然碳匯(Carbon sink)」。
以農業為例,土壤就是自然碳匯之一。蒲樹盛提到,土壤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占人類總排放量約48%,主要是土壤含有很多微生物與養分, 但目前尚未有方法學,計算出到底一公頃的地可以吸多少碳 ,像是不同的土壤、地質、地區與溫度都會產生不同的吸碳能力,背後需要有農業的專業。
正因為目前國家尚未建立關於樹木、土壤的碳排資料庫,學校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需透過學校老師來做研究,「如果現在沒有一個方法學,未來要國家淨零靠它(土壤碳匯)來增匯,到底怎麼增,就沒有科學根據,」蒲樹盛點出建立自然碳匯方法學的關鍵。
台大、中興大學推廣自然碳匯,進行農業碳盤查、開設課程
BSI為英國皇家特許的國家標準機構,長期制定許多全球普遍採用的標準,包含ISO 9001品質管理、ISO 14001環境管理、ISO 14067碳足跡、ISO 50001等。
接下來BSI與台大簽署MOU,雙方將依據國際標準推動農業低碳及碳匯等進行合作,協助農業部及台灣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提供方法學、標準與農業碳盤查、減碳與負碳或零碳栽培等技術國內外認證,幫助國內產業藉由國際標準,提升農業碳管理與國際接軌。
目前,台大會先從農業操作碳盤查做起,例如水稻耕種,從插秧、水、肥料管理都會產生碳排,未來BSI會建立相關碳盤查標準與查驗,農民拿到標準後可自行做碳盤查,「 盤查後就會有減碳的基線,才會知道怎麼減少碳排與增加土壤碳匯, 」台大農業零碳技術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尚禮說。
目前台灣環境部尚未核准相關森林、土壤碳匯,接下來台大也會與農業部合作,把相關方法學送到環境部。一旦減碳的方法學確立後,後續有機會發展成國內森林、土壤碳權,進入碳權交易市場買賣。
現階段台灣的碳權交易所主要引進國際碳權專案,為了備戰接下來本土碳權的取得,今年2月中興大學與碳交所合作簽署「台灣自然碳匯推廣合作備忘錄」,接下來中興大學將開設自然碳匯相關課程,提升農業單位與農民對於碳權知識的了解與參與。
而從兩大學府先後推動自然碳匯的行動來看,台灣發展本土碳權勢在必行。
「台灣現在都在買國際碳權,但目前國內連一張森林碳權都還沒核發,」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憂心忡忡地說。台灣碳權交易所從去年12月啟動首批國際碳權買賣,預計第二批國際碳權3月上架,目前國內碳權交易仍在籌備中,須等待環境部相關子法上路。
為了籌備本土碳權,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於5日宣布與英國標準協會(BSI)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依國際標準推動農業碳匯合作,並協助農業部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與建立農業碳盤查。
減碳靠「自然碳匯」,需先建立計算的方法學
要達到減碳的目的,除了蓋太陽能板、節能減碳,還有一種方式是善用大自然天然的吸碳能力,包含森林、海洋、土壤都是地球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稱之為「自然碳匯(Carbon sink)」。
以農業為例,土壤就是自然碳匯之一。蒲樹盛提到,土壤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占人類總排放量約48%,主要是土壤含有很多微生物與養分, 但目前尚未有方法學,計算出到底一公頃的地可以吸多少碳 ,像是不同的土壤、地質、地區與溫度都會產生不同的吸碳能力,背後需要有農業的專業。
正因為目前國家尚未建立關於樹木、土壤的碳排資料庫,學校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需透過學校老師來做研究,「如果現在沒有一個方法學,未來要國家淨零靠它(土壤碳匯)來增匯,到底怎麼增,就沒有科學根據,」蒲樹盛點出建立自然碳匯方法學的關鍵。
台大、中興大學推廣自然碳匯,進行農業碳盤查、開設課程
BSI為英國皇家特許的國家標準機構,長期制定許多全球普遍採用的標準,包含ISO 9001品質管理、ISO 14001環境管理、ISO 14067碳足跡、ISO 50001等。
接下來BSI與台大簽署MOU,雙方將依據國際標準推動農業低碳及碳匯等進行合作,協助農業部及台灣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提供方法學、標準與農業碳盤查、減碳與負碳或零碳栽培等技術國內外認證,幫助國內產業藉由國際標準,提升農業碳管理與國際接軌。
目前,台大會先從農業操作碳盤查做起,例如水稻耕種,從插秧、水、肥料管理都會產生碳排,未來BSI會建立相關碳盤查標準與查驗,農民拿到標準後可自行做碳盤查,「 盤查後就會有減碳的基線,才會知道怎麼減少碳排與增加土壤碳匯, 」台大農業零碳技術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尚禮說。
目前台灣環境部尚未核准相關森林、土壤碳匯,接下來台大也會與農業部合作,把相關方法學送到環境部。一旦減碳的方法學確立後,後續有機會發展成國內森林、土壤碳權,進入碳權交易市場買賣。
現階段台灣的碳權交易所主要引進國際碳權專案,為了備戰接下來本土碳權的取得,今年2月中興大學與碳交所合作簽署「台灣自然碳匯推廣合作備忘錄」,接下來中興大學將開設自然碳匯相關課程,提升農業單位與農民對於碳權知識的了解與參與。
而從兩大學府先後推動自然碳匯的行動來看,台灣發展本土碳權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