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中心】中興大學與花改場攜手研討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國際專家共襄盛舉
更新時間:2024-10-01 17:12:36 /
張貼時間:2024-10-01 17:04:0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中心
770
稿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部有機農業促進諮詢會有機農業推動中心
2024年10月1日國立中興大學|農業部有機農業促進諮詢會有機農業推動中心與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共同舉辦「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國際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有機農業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此次研討會邀請來自澳洲、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專家學者,聚焦於永續發展、淨零排放、非市場價值及環境生態等四大主題。期透過國際應用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相關政策、企業與社會投入經驗,作為未來推動有機農業發展之參酌。
指導單位農業部農糧署陳啓榮主任秘書在會中指出,有機農業基於生態平衡和養分循環,重視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協調,對於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具正向效益。截至2024年8月,我國有機驗證及友善耕作面積已達26,379公頃,行政院亦於8月同意執行有機農業促進方案,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有機農業發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陳季呈分場長表示,花改場在推廣有機農業相關研究方面持續努力,於去年揭牌的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將串聯各界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建議和技術方案,以奠定有機農業發展基礎。
主辦單位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強調,此次研討會將深化對有機農業非市場價值及環境價值的理解,並通過政策推動的經驗,為未來有機農業發展提供深遠的視野與啟發。兼任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主任的興大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陳志峰院長表示,中心將持續推廣有機農業相關知識與研究,並與農業部合作,共同推動臺灣有機農業永續發展。
研討會中來自澳洲聯邦大學的Harpinder Sandhu教授強調,過度的農業活動將提高社會、健康及環境成本,農糧體系必須轉型以支持永續的有機農業及再生農業。中興大學柳婉郁特聘教授則提到,臺灣的農業重心已從糧食供應轉向更廣泛的目標,如生態維護、鄉村發展及文化保存,政府和企業應重視環境給付政策,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以促進有機及友善耕作的推動。
日本MOA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與健康研究所的田渕浩康(Hiroyasu Tabuchi)次長分享了日本有機農業相關技術及理念在社會發展的貢獻;另福島大學金子信博(Nobuhiro Kaneko)副院長則介紹覆蓋作物壓碎技術,該技術能有效抑制雜草,促進土壤健康。屏東科技大學的陳忠義助理教授指出,生態友善的草生栽培及免耕管理有助於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並降低土壤的溫室氣體排放,展現其對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潛力。
韓國尚智大學的柳鍾遠(Jongwon RYOO)名譽教授則提到,韓國的有機農業非市場價值是市場價值的二至三倍,但因缺乏公眾認知,其潛在價值常被忽視,他強調加強公眾教育與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東華大學的李俊鴻特聘教授表示,農業生態系統服務(Agri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AES)是永續發展的熱門議題,而社會、環境與基礎設施的策略執行對於維護這些服務至關重要。李光中教授則以花蓮富里鄉的案例探討有機農村地景與觀光旅遊的結合,展示了農村社區在供給及文化類服務的多元價值。
在環境生態方面,馬來西亞國際農業生物科學中心的Kong-Luen HEONG高級顧問表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的基礎,過量使用農藥雖可短期獲利,但長期卻會損害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花改場的林立副研究員指出,增加非作物植被可提升天敵多樣性,有助於有效控制害蟲,減少產量損失。
本次活動雖因天候影響致少部分報名參加者未能與會,但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熱情不減,大家都為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表達該國相關研究與作為,現場參與者都給予活動極高評價,並期許未來有機農業能為環境生態作出更多貢獻。
2024年10月1日國立中興大學|農業部有機農業促進諮詢會有機農業推動中心與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共同舉辦「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國際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有機農業及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此次研討會邀請來自澳洲、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專家學者,聚焦於永續發展、淨零排放、非市場價值及環境生態等四大主題。期透過國際應用有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相關政策、企業與社會投入經驗,作為未來推動有機農業發展之參酌。
指導單位農業部農糧署陳啓榮主任秘書在會中指出,有機農業基於生態平衡和養分循環,重視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協調,對於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具正向效益。截至2024年8月,我國有機驗證及友善耕作面積已達26,379公頃,行政院亦於8月同意執行有機農業促進方案,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有機農業發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陳季呈分場長表示,花改場在推廣有機農業相關研究方面持續努力,於去年揭牌的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將串聯各界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建議和技術方案,以奠定有機農業發展基礎。
主辦單位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強調,此次研討會將深化對有機農業非市場價值及環境價值的理解,並通過政策推動的經驗,為未來有機農業發展提供深遠的視野與啟發。兼任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主任的興大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陳志峰院長表示,中心將持續推廣有機農業相關知識與研究,並與農業部合作,共同推動臺灣有機農業永續發展。
研討會中來自澳洲聯邦大學的Harpinder Sandhu教授強調,過度的農業活動將提高社會、健康及環境成本,農糧體系必須轉型以支持永續的有機農業及再生農業。中興大學柳婉郁特聘教授則提到,臺灣的農業重心已從糧食供應轉向更廣泛的目標,如生態維護、鄉村發展及文化保存,政府和企業應重視環境給付政策,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以促進有機及友善耕作的推動。
日本MOA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與健康研究所的田渕浩康(Hiroyasu Tabuchi)次長分享了日本有機農業相關技術及理念在社會發展的貢獻;另福島大學金子信博(Nobuhiro Kaneko)副院長則介紹覆蓋作物壓碎技術,該技術能有效抑制雜草,促進土壤健康。屏東科技大學的陳忠義助理教授指出,生態友善的草生栽培及免耕管理有助於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並降低土壤的溫室氣體排放,展現其對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潛力。
韓國尚智大學的柳鍾遠(Jongwon RYOO)名譽教授則提到,韓國的有機農業非市場價值是市場價值的二至三倍,但因缺乏公眾認知,其潛在價值常被忽視,他強調加強公眾教育與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東華大學的李俊鴻特聘教授表示,農業生態系統服務(Agri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AES)是永續發展的熱門議題,而社會、環境與基礎設施的策略執行對於維護這些服務至關重要。李光中教授則以花蓮富里鄉的案例探討有機農村地景與觀光旅遊的結合,展示了農村社區在供給及文化類服務的多元價值。
在環境生態方面,馬來西亞國際農業生物科學中心的Kong-Luen HEONG高級顧問表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的基礎,過量使用農藥雖可短期獲利,但長期卻會損害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花改場的林立副研究員指出,增加非作物植被可提升天敵多樣性,有助於有效控制害蟲,減少產量損失。
本次活動雖因天候影響致少部分報名參加者未能與會,但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熱情不減,大家都為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表達該國相關研究與作為,現場參與者都給予活動極高評價,並期許未來有機農業能為環境生態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