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草本復興/台灣原生花草 扮城市減碳尖兵

【媒體報導】草本復興/台灣原生花草 扮城市減碳尖兵

更新時間:2025-05-12 13:48:35 / 張貼時間:2025-05-12 09:06:4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194
稿源:2025-05-09/聯合報1/何定照、許維寧

種樹向來被認為是減碳良方,然而台灣城市狹小人行道等處其實不適合種樹,歷年問題不斷。一群學者專家近年力推「草本復興」,呼籲與其在不當處強迫種樹,不如廣植也可減碳固碳的台灣原生花草,一舉達到環境永續、本土保育、美學更新等多樣目標。

相關計畫已與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合作,在台六十三線中投公路橋下空間等地實施,精選耐濕耐旱的廿餘種台灣原生草本植物,如台灣山菊、紫苞舌蘭及葦草蘭等,採模擬自然群落生態的「自然式植栽」,豐碩成果連獲金路獎、景觀大獎特別獎。目前也擬與高速公路局木柵段、嘉義大學等合作。

這項計畫源於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黃盟元等人。黃盟元說,有感公家機關友人常嘆行道樹因樹穴太小等問題,或遇護樹團體不讓砍樹,早動念不適合種樹處別勉強種樹,應種草本植物。有次受邀擔任公路局植栽諮詢委員時,就提此建議。

黃盟元說,過去認為種樹才有固碳效果,但其實草本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機物質也會增加土壤的碳,照樣有固碳效果。另一方面,空地若什麼都不種,以台六十三線橋下土地而言,恐排出十噸二氧化碳,天氣愈熱,排愈多;但若種植物,反而可吸收十噸二氧化碳。兩重因素相加,減碳、固碳效果可觀。

台灣不少路邊早就在種草花,但黃盟元說,傳統上相關單位多選擇一、二年生草花如鳳仙花等,開花後死掉就挖掉再換,耗費植物與費用,挖土過程也擾動出大量碳。若自己選擇植栽希望透過一年生、多年生、會結果等組合,盡量不再更動,死去草根腐爛後也會變成有機碳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永續生態。

黃盟元說,一般空地如不種植,很快會有外來種如大花咸豐草等入侵,台灣原生種雖不比外來種強悍,但只要先占地為王、團結駐守,就能減少外來種蔓延機會。計畫實施以來,除雜草頻率已從每月降低到三月一次,顯示原生種聯合軍愈來愈能成功抵擋外來種。

「不適合種樹地方,不如就種符合氣候的草本植物。」協助黃盟元計畫的農業部林試所研究員董景生說,像較窄的人行道,以台北來說,雨量相對多,可種蓬萊珍珠菜、通泉草等,梅雨季仍能綻放小花。

董景生說,不少先進國家都流行在都會區種植大量原生草花,團隊目前只是倡議者,也還在測試階段,期待更多各級政府部門乃至學校加入。



新聞報導彙整

1.聯合報2:草本復興/植物多樣性 不因病蟲害全滅
2.聯合報3:草本復興/樹木加花草 國外複層林正夯
一群學者專家近年力推「草本復興」計畫,選擇植栽希望透過一年生、多年生、會結果等原生種組合,讓死去草根腐爛後也變成有機碳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永續生態。圖/黃盟元提供

一群學者專家近年力推「草本復興」計畫,選擇植栽希望透過一年生、多年生、會結果等原生種組合,讓死去草根腐爛後也變成有機碳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永續生態。圖/黃盟元提供

氣候變遷下,台灣路邊時可見的芒果樹,也會因降雨集中與不穩定導致炭疽病加劇。記者何定照/攝影

氣候變遷下,台灣路邊時可見的芒果樹,也會因降雨集中與不穩定導致炭疽病加劇。記者何定照/攝影

台灣部分機關已在不適種行道樹的區域改種台灣原生花草,凸顯對野花草的重視。圖為台63線中投公路橋下空間。圖/黃盟元提供

台灣部分機關已在不適種行道樹的區域改種台灣原生花草,凸顯對野花草的重視。圖為台63線中投公路橋下空間。圖/黃盟元提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