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中心】興大高教深耕成果展開幕 展現多元特色領域成果
更新時間:2025-10-28 17:59:19 /
張貼時間:2025-10-28 17:56:4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中心
426
稿源:中興大學研發處
慶祝106週年校慶,中興大學10月28日舉辦「高教深耕計畫聯合成果展」開幕式,展區分為產學研鏈結中心、三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大學社會責任USR、提升高教公共性四大區,展出多樣獨步全球的前瞻研發技術及產學合作成果,呈現興大在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亮眼成果,展覽地點在圖書館一樓,展期至11月02日。
興大自2018年開始執行高教深耕計畫,連年成效績優,2019年起即達4億元以上,並且逐年獲得增額補助,2025年(今年)獲經費更突破5億4千萬,獲增額補助為全國第二高,執行成效卓越,深獲教育部肯定。第二期計畫推動項目包含:教學創新精進、善盡社會責任、產學合作連結、提升高教公共性、國際重點領域五大面向,以及三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前瞻植物與食糧高端生技研究中心」由楊長賢院士統籌,結合賀端華院士、葉錫東院士及玉山學者 Wilhelm Gruissem 等組成堅實的研究團隊,致力推動前瞻作物基因體與功能性基因之分析研究與應用。會場展示成果包括賀院士開發的抗逆水稻、葉院士培育的抗病木瓜、Gruissem玉山學者研發的高產量木薯、花卉新品種及黑豆機能性保健食品等。該中心以臺灣重要經濟作物¬-蘭花、水稻及食藥用植物為核心研究目標,技術成果領先全球。
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由林俊良中興講座教授擔任總主持人,整合楊秋忠院士、陳樹群終身特聘教授、楊明德院長等頂尖學者,結合優秀研究團隊逾40位成員,聚焦「循環農業」、「生態農業」與「科技農業」四大領域,契合國家淨零轉型策略發展方向,並在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層面展現眾多卓越且具獨創性的成果。該中心於快速廢棄物肥料轉換、先進綠能技術、藍碳方法學、邊坡自然解方復育及無人機智慧農業監控等領域表現亮眼,深獲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界高度肯定與支持。
「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由陳全木副校長擔任總主持人,結合陳志峰特聘教授、劉宏仁終身特聘教授、徐維莉教授與20多位國內外優秀學者專家組成堅強研究團隊。本中心聚焦三大研究主軸包括推動鳥禽演化保種與動物功能性基因體研究、動物疫苗開發、利用益生菌飼料添加物促進動物健康等。本次校慶會場更展出陳全木副校長功能性胜肽產品、趙裕展講座教授豬流行性下痢檢驗套組、陳彥伯副教授新創公司茶優格飲;及產學合作研發成果李滋泰教授益生菌茶葉蛋、劉宏仁教授松露茶包與松露蛋白等,本中心致力於動物禽鳥復育及促進生長與產業應用,其多項成果表現亮眼並接軌國際。
本校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由秘書室李長晏主秘帶領的USR辦公室成果豐碩。透過整合法政、管理、農業、生科、獸醫、醫學與電機等跨領域教師團隊,深入鏈結實踐場域,促進師生共同參與。此次展出的8件USR計畫各具特色,其中,榮獲教育部補助的國際型「浪愛無國界」計畫,不僅設立全臺首座流浪犬貓專用醫療室,更成功將經驗推向國際;萌芽型「綠旱興兩河流域守護實驗室」計畫,則致力推動無障礙河川教育,守護綠川與旱溪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共融;「健康原鄉」計畫計畫深入原鄉部落,推動長照與健康促進;「森川里共榮」計畫復育南投種瓜溪生態、活化在地社區;「園藝輔療共學」計畫,透過園藝療育促進高齡長輩健康老化。這些計畫連同多項種子型計畫,均展現本校積極發揮師生跨域專業與影響力,與在地鄰里社區共榮共好,具體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由張健忠主任帶領的國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展出多項師生研發技術創新競賽成果與產學合作亮點,充分展現校園研發能量與企業鏈結成效。結合教師豐富資源提供校本部、中科及南投校區優良培育空間及新創團隊專屬的孵化場域-興創基地,打造一站式完整創業輔導服務,積極培育學生多元職涯能力,開創市場導向思維;現場更特別展出由農藝系王強生老師團隊研發植物品種權「強生米2號」,已成功技轉,種植成果豐碩,於現場提供試吃體驗,展現科研成果商轉化應用實力。以亞洲生技大展為推廣平台,展出師生研發成果,推動跨校產學共創與跨域人才培育,並建構學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的媒合平台,深化學界與產業界合作,持續強化「興大品牌」的創新價值與國際能見度。
「提升高教公共性」展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展示興大在招生管道、多元學習輔導與關懷諮詢機制、安心就學方案的成效,第二部分展示推動全民原教成效,提升原住民師生自我認同,促使全校師生了解原住民文化,展現多元文化建構友善校園,同時更進一步帶領原民生至原鄉部落或原住民小學服務,為偏鄉教育盡一份力量。
本次成果展新增兩個主題,「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是獲國科會核定最高AI計畫經費成立的跨領域整合團隊,任務是以AI核心技術、智慧檢測、智慧栽培與智慧農牧場,達到節能、減碳、省工、永續的智慧永續農業目標。「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則是介紹多元領域科普知識,鼓勵以年輕視角理解詮釋科學內涵及國際未來科技趨勢,以知識墊高下一代視野及創造力。
活動相簿
慶祝106週年校慶,中興大學10月28日舉辦「高教深耕計畫聯合成果展」開幕式,展區分為產學研鏈結中心、三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大學社會責任USR、提升高教公共性四大區,展出多樣獨步全球的前瞻研發技術及產學合作成果,呈現興大在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亮眼成果,展覽地點在圖書館一樓,展期至11月02日。
興大自2018年開始執行高教深耕計畫,連年成效績優,2019年起即達4億元以上,並且逐年獲得增額補助,2025年(今年)獲經費更突破5億4千萬,獲增額補助為全國第二高,執行成效卓越,深獲教育部肯定。第二期計畫推動項目包含:教學創新精進、善盡社會責任、產學合作連結、提升高教公共性、國際重點領域五大面向,以及三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前瞻植物與食糧高端生技研究中心」由楊長賢院士統籌,結合賀端華院士、葉錫東院士及玉山學者 Wilhelm Gruissem 等組成堅實的研究團隊,致力推動前瞻作物基因體與功能性基因之分析研究與應用。會場展示成果包括賀院士開發的抗逆水稻、葉院士培育的抗病木瓜、Gruissem玉山學者研發的高產量木薯、花卉新品種及黑豆機能性保健食品等。該中心以臺灣重要經濟作物¬-蘭花、水稻及食藥用植物為核心研究目標,技術成果領先全球。
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由林俊良中興講座教授擔任總主持人,整合楊秋忠院士、陳樹群終身特聘教授、楊明德院長等頂尖學者,結合優秀研究團隊逾40位成員,聚焦「循環農業」、「生態農業」與「科技農業」四大領域,契合國家淨零轉型策略發展方向,並在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層面展現眾多卓越且具獨創性的成果。該中心於快速廢棄物肥料轉換、先進綠能技術、藍碳方法學、邊坡自然解方復育及無人機智慧農業監控等領域表現亮眼,深獲國內外學術界與產業界高度肯定與支持。
「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由陳全木副校長擔任總主持人,結合陳志峰特聘教授、劉宏仁終身特聘教授、徐維莉教授與20多位國內外優秀學者專家組成堅強研究團隊。本中心聚焦三大研究主軸包括推動鳥禽演化保種與動物功能性基因體研究、動物疫苗開發、利用益生菌飼料添加物促進動物健康等。本次校慶會場更展出陳全木副校長功能性胜肽產品、趙裕展講座教授豬流行性下痢檢驗套組、陳彥伯副教授新創公司茶優格飲;及產學合作研發成果李滋泰教授益生菌茶葉蛋、劉宏仁教授松露茶包與松露蛋白等,本中心致力於動物禽鳥復育及促進生長與產業應用,其多項成果表現亮眼並接軌國際。
本校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由秘書室李長晏主秘帶領的USR辦公室成果豐碩。透過整合法政、管理、農業、生科、獸醫、醫學與電機等跨領域教師團隊,深入鏈結實踐場域,促進師生共同參與。此次展出的8件USR計畫各具特色,其中,榮獲教育部補助的國際型「浪愛無國界」計畫,不僅設立全臺首座流浪犬貓專用醫療室,更成功將經驗推向國際;萌芽型「綠旱興兩河流域守護實驗室」計畫,則致力推動無障礙河川教育,守護綠川與旱溪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共融;「健康原鄉」計畫計畫深入原鄉部落,推動長照與健康促進;「森川里共榮」計畫復育南投種瓜溪生態、活化在地社區;「園藝輔療共學」計畫,透過園藝療育促進高齡長輩健康老化。這些計畫連同多項種子型計畫,均展現本校積極發揮師生跨域專業與影響力,與在地鄰里社區共榮共好,具體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由張健忠主任帶領的國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展出多項師生研發技術創新競賽成果與產學合作亮點,充分展現校園研發能量與企業鏈結成效。結合教師豐富資源提供校本部、中科及南投校區優良培育空間及新創團隊專屬的孵化場域-興創基地,打造一站式完整創業輔導服務,積極培育學生多元職涯能力,開創市場導向思維;現場更特別展出由農藝系王強生老師團隊研發植物品種權「強生米2號」,已成功技轉,種植成果豐碩,於現場提供試吃體驗,展現科研成果商轉化應用實力。以亞洲生技大展為推廣平台,展出師生研發成果,推動跨校產學共創與跨域人才培育,並建構學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的媒合平台,深化學界與產業界合作,持續強化「興大品牌」的創新價值與國際能見度。
「提升高教公共性」展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展示興大在招生管道、多元學習輔導與關懷諮詢機制、安心就學方案的成效,第二部分展示推動全民原教成效,提升原住民師生自我認同,促使全校師生了解原住民文化,展現多元文化建構友善校園,同時更進一步帶領原民生至原鄉部落或原住民小學服務,為偏鄉教育盡一份力量。
本次成果展新增兩個主題,「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是獲國科會核定最高AI計畫經費成立的跨領域整合團隊,任務是以AI核心技術、智慧檢測、智慧栽培與智慧農牧場,達到節能、減碳、省工、永續的智慧永續農業目標。「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則是介紹多元領域科普知識,鼓勵以年輕視角理解詮釋科學內涵及國際未來科技趨勢,以知識墊高下一代視野及創造力。
活動相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