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非洲豬瘟疫調怎揪出禍首?專家劍指三大證據
更新時間:2025-11-04 17:44:16 /
張貼時間:2025-11-04 17:35:4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今日新聞網
1,497
稿源:2025-11-3/今日新聞網/許若茵
台中梧棲一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今(3)日非洲豬溫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公布疫調結果,推測論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廚餘。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認為,從豬隻死亡順序、餵食廚餘豬隻死亡率,以及使用同來源但有落實的其他養豬場並未爆發非洲豬瘟,三大證據可以推測出,未落實蒸煮的廚餘可能就是禍首。
張照勤表示,中央疫調小組籌組後,經過2天半的工作日,特別感謝所有防疫同仁,中央跟地方都動員非常多的人力調查。
張照勤指出,如同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報告,疫調過程抽絲剝繭,從人員有無可能出國引入,把病毒攜帶至他處、豬源引入是否可能引入病毒,以及車輛路線是否可能造成疫情外擴等一一檢視,最後廚餘也有相當重要流行病學結果加以佐證,廚餘是最重要的感染來源,更重要的是,未合格蒸煮廚餘是非常重要的來源,這分別是來自三個重要的證據。
張照勤說明,第一個從時空觀察,在案例豬場當中,根據畜主口述豬隻死亡時序,是先由靠近廚餘蒸煮位置旁邊的肉豬欄,才外擴到外面仔豬欄和公豬欄;第二個是吃廚餘的豬隻跟沒有餵飼廚餘的豬隻死亡率有非常大的差異;第三,依規定廚餘不可分讓,不過C養豬場完全落實蒸煮,經過採檢,豬隻都沒有被感染的跡象,豬場也沒有被汙染的跡象,這三個證據指出,未合格蒸煮的廚餘就是最大的風險來源。
張照勤提到,調查中希望藉由相關人員足跡、車輛移動了解是否有新增的關聯場,納入高風險場管理,現在所有案例場都只限定在案例場內,環境檢體在清消後仍然呈現有陽性的狀態,希望國軍清消後能有非常好的結果,呼籲大家不要再隨意進入案例場,希望把所有案例封鎖在案例場內。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公布台灣首例非洲豬瘟疫調,推論病毒來源是台中案例場「蒸煮設備似乎是擺好看」,發現另個豬場使用同樣來源廚餘,因依規定蒸煮而無事。
台中梧棲1處養豬場斃死豬於10月21日驗出非洲豬瘟陽性,10月25日經病毒分析確診為台灣首例。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下午在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召開記者會,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等人共同主持,並公布首例的疫情調查報告。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說明,案例場使用的廚餘主要來自梧棲清潔隊,少部分來自鄰居與自家廚餘,疫調時意外發現,附近另一間有上千頭豬的養豬場不但也用了來自梧棲清潔隊的廚餘,還從案例場分到多餘的廚餘。
杜文珍指出,但是很明顯,案例場未落實廚餘蒸煮,而使用同樣來源廚餘的另一家豬場依規定蒸煮廚餘,豬場採檢都呈陰性,一切正常;疫調團隊也在案例場的廚餘載運車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
她說,從案例場豬隻死亡情形分析,吃廚餘的肉豬死亡率達39.3%,是吃飼料的仔豬與種公母豬死亡率2.5%的15.7倍。
動物流行病學專家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蔡向榮等疫調小組,找到案例場沒有落實廚餘蒸煮的證據,包括:案例場今年以來一直未落實上傳廚餘蒸煮紀錄,甚至上傳舊資料,連要調閱9月的紀錄,案例場負責人直接告知毀損。
同時,廚餘蒸煮可用瓦斯或木材,疫調小組調閱案例場的瓦斯桶購買紀錄,去年買了3桶、今年至今2桶,案例場方聲稱是以裝潢木材焚燒蒸煮廚餘,現場卻無任何燃燒痕跡,且木材燃燒溫度無得知是否符合殺菌的加熱溫度,蒸煮設備似乎是擺好看,主管機關也未落實稽查。
杜文珍說,疫調小組協助台中市政府疫調,用2天時間與專家學者討論,推斷病毒來源是未落實蒸煮的廚餘,主要是10月22日至今,對台中案例場的關聯場及全國養豬場、化製場、肉品市場、屠宰場等訪查及檢驗,人員及車輛並無發現其他染病案例及環境衛生陽性結果。
另外,案例場是在10月10日出豬隻異常死亡,疫調過程中,發現案例場人員並無出國史,2名特約獸醫也未進入案場,台中動保處2名獸醫10月14日才進案場,所以排除人員因素。
她說,到目前為止的資訊,可確定這是單一案例,只發生在台中的案例場,並無擴散跡象,依流行病學分析,排除人、車、外來豬源等傳染源引入,推論病毒可來自未落實蒸煮的廚餘。
陳時中表示,如果案例場有確實做到安全蒸煮廚餘,就不會有問題,防疫有很多道防線,以起司理論來看,全部都守住才不會有破口,最終只要沒有洞,就不會發生問題,邊境管理當然很重要,但這次的非洲豬瘟源頭若要延伸是邊境問題有點牽強。
陳駿季說,防疫是採取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無論是邊境阻攔、旅客行李及郵包查驗、走私、電商平台,都有跨部會合作,但任何防護網都會有疏漏,所以防疫不是只有一層,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效稽核。
至於11月7日能否恢復活豬運送屠宰交易,陳駿季,會在第3階段防疫的高強度作為後,確保國內豬隻飼養環境無病毒感染狀況,才能放心開放市場。
臺中市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疫調小組經兩天半收集、爬梳相關資料,今(3)日公布疫調報告。應變中心依據流行病學分析,排除人、車、外來豬源等傳染源引入可能性,認為病毒可能來自養豬廚餘;且因梧棲清潔隊提供廚餘除給案例場使用,也分讓另一C豬場,但C豬場因落實高溫蒸煮,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疫調團隊成員、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直指,「未落實蒸煮廚餘是最大風險來源」。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以人、豬隻、廚餘等病毒可能來源說明疫調結果。她指出,案例場畜主陳姓父子沒有出國,紀姓特約獸醫未入場,王姓獸醫佐未接受訪談,但畜主說明獸醫佐入場,臺中動保處兩位獸醫師則是10月14日後才進場,因此排除人員攜帶病毒進入的可能性。
病毒有無可能來自豬隻來源場?杜文珍表示,案場9月30日從B豬場購入66頭仔豬,B豬場檢測為陰性;案場從10月10日開始有明顯死亡,但疫調團隊料敵從寬,回溯案場8月也有自A豬場進70頭仔豬,但檢測也是陰性,因此排除病毒從豬隻來源攜入。
反而,觀察案場使用廚餘來自梧棲清潔隊,清潔隊收受廚餘主要來自梧棲區民生廚餘(不含梧棲漁港),但調查發現,清潔隊廚餘除了供案例場,也分讓給另一核准廚餘養豬的C豬場使用,應變中心將C豬場列關聯場監測,結果也是陰性。杜文珍指出,案場除使用清潔隊廚餘,也用鄰里廚餘及自家廚餘餵豬,案場還會將用不完廚餘給C豬場使用,顯示廚餘源頭及分讓管理出現問題,因案場廚餘載運車也檢測出陽性,顯示廚餘是風險最高的可能感染源。
杜文珍表示,從案例場豬隻死亡情形可發現,餵飼廚餘肉豬死亡率近4成,但餵飼飼料的種公母豬及仔豬死亡率為2.5%,有明顯差異,可推論廚餘為病毒可能來源。
比較使用相同來源廚餘的案場與C豬場,C豬場按時陳報蒸煮,多次採樣均為陰性;案場廚餘蒸煮申報則是七月1次、八月便沒上傳,案場今年四月最後一次買瓦斯,兩桶20公斤重的瓦斯,但直到國軍進場清理時兩桶都還在,去年也只買3桶瓦斯,是否落實蒸煮有很大疑問;若案場蒸煮廚餘不用瓦斯改燒柴,現場又沒有木柴燃料,且無煙燻跡象。應變中心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補充,國軍要確認蒸煮設備能否運作,甚至無法啟動。
張照勤指出,廚餘是最重要的病毒可能來源來自3個重要證據,一是從時空觀察,案場中是從靠近廚餘蒸煮位置旁的肉豬感染,之後才外擴到旁邊的仔豬及種公母豬,有時間序列上的關聯;二是吃廚餘豬隻相較於沒餵飼廚餘豬隻死亡率有相當大統計學上的差異;第三,疫調意外發現廚餘依規定不能分讓,但C豬場分讓廚餘,發現當蒸煮紀錄完全落實,豬隻沒被感染汙染跡象,3個證據指出未蒸煮完全的廚餘是最大風險來源。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蔡向榮表示,現場疫調想了解豬隻進出、投藥發病狀況,但畜主說案場飼養管理紀錄9月損毀後就沒紀錄;畜主說有使用裝潢剩下木柴作蒸煮廚餘燃料,但無法佐證使用多少,以木柴蒸煮是否達到溫度及時間要求也可疑;案場蒸煮資料8月紀錄就沒上傳,畜主說無法同時操作蒸煮及上傳資料,因此回家用舊照片上傳,顯示廚餘蒸煮不確實。
針對廚餘流向,清潔隊紀錄中只有一輛車取用,經調閱廚餘車輛車牌,顯示有另一部車輛,追問才透露有另一豬場取用廚餘;畜主說自8月後沒進豬,但其實是有的,也是向清水分局調路口監視器,佐證豬隻進出畜牧場。蔡向榮說,疫調團隊專家在兩天半的有限工作時間內,仍有些資料確實拿不到,例如,團隊尚無法掌握臺中動保處祈姓獸醫師行蹤。
至於過去應變中心曾質疑出現臨床症狀第一例時間可能早於10月10日,張照勤指出,早期零星病例需要有檢體檢測,但兩天半調查時間尚無法回覆這問題;因廚餘是重要風險來源,豬隻餵飼時間相同,因此發生異常大量死亡也是同一時間點,就是10月10日。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若早期已有案例的話,案場豬隻已撲殺完畢;若是其他豬場有案例,至今已是第24天、已超過病毒潛伏期,也應該會出現案例,但實際沒有,大家不用太擔憂。
台中梧棲一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今(3)日非洲豬溫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公布疫調結果,推測論病毒可能來自未落實蒸煮廚餘。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認為,從豬隻死亡順序、餵食廚餘豬隻死亡率,以及使用同來源但有落實的其他養豬場並未爆發非洲豬瘟,三大證據可以推測出,未落實蒸煮的廚餘可能就是禍首。
張照勤表示,中央疫調小組籌組後,經過2天半的工作日,特別感謝所有防疫同仁,中央跟地方都動員非常多的人力調查。
張照勤指出,如同農業部次長杜文珍報告,疫調過程抽絲剝繭,從人員有無可能出國引入,把病毒攜帶至他處、豬源引入是否可能引入病毒,以及車輛路線是否可能造成疫情外擴等一一檢視,最後廚餘也有相當重要流行病學結果加以佐證,廚餘是最重要的感染來源,更重要的是,未合格蒸煮廚餘是非常重要的來源,這分別是來自三個重要的證據。
張照勤說明,第一個從時空觀察,在案例豬場當中,根據畜主口述豬隻死亡時序,是先由靠近廚餘蒸煮位置旁邊的肉豬欄,才外擴到外面仔豬欄和公豬欄;第二個是吃廚餘的豬隻跟沒有餵飼廚餘的豬隻死亡率有非常大的差異;第三,依規定廚餘不可分讓,不過C養豬場完全落實蒸煮,經過採檢,豬隻都沒有被感染的跡象,豬場也沒有被汙染的跡象,這三個證據指出,未合格蒸煮的廚餘就是最大的風險來源。
張照勤提到,調查中希望藉由相關人員足跡、車輛移動了解是否有新增的關聯場,納入高風險場管理,現在所有案例場都只限定在案例場內,環境檢體在清消後仍然呈現有陽性的狀態,希望國軍清消後能有非常好的結果,呼籲大家不要再隨意進入案例場,希望把所有案例封鎖在案例場內。
台中非洲豬瘟首例廚餘蒸煮擺好看 鄰近場守規定無事
稿源:2025-11-3/中央社/汪淑芬、實習記者李育靜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公布台灣首例非洲豬瘟疫調,推論病毒來源是台中案例場「蒸煮設備似乎是擺好看」,發現另個豬場使用同樣來源廚餘,因依規定蒸煮而無事。
台中梧棲1處養豬場斃死豬於10月21日驗出非洲豬瘟陽性,10月25日經病毒分析確診為台灣首例。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下午在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召開記者會,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等人共同主持,並公布首例的疫情調查報告。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說明,案例場使用的廚餘主要來自梧棲清潔隊,少部分來自鄰居與自家廚餘,疫調時意外發現,附近另一間有上千頭豬的養豬場不但也用了來自梧棲清潔隊的廚餘,還從案例場分到多餘的廚餘。
杜文珍指出,但是很明顯,案例場未落實廚餘蒸煮,而使用同樣來源廚餘的另一家豬場依規定蒸煮廚餘,豬場採檢都呈陰性,一切正常;疫調團隊也在案例場的廚餘載運車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陽性反應。
她說,從案例場豬隻死亡情形分析,吃廚餘的肉豬死亡率達39.3%,是吃飼料的仔豬與種公母豬死亡率2.5%的15.7倍。
動物流行病學專家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蔡向榮等疫調小組,找到案例場沒有落實廚餘蒸煮的證據,包括:案例場今年以來一直未落實上傳廚餘蒸煮紀錄,甚至上傳舊資料,連要調閱9月的紀錄,案例場負責人直接告知毀損。
同時,廚餘蒸煮可用瓦斯或木材,疫調小組調閱案例場的瓦斯桶購買紀錄,去年買了3桶、今年至今2桶,案例場方聲稱是以裝潢木材焚燒蒸煮廚餘,現場卻無任何燃燒痕跡,且木材燃燒溫度無得知是否符合殺菌的加熱溫度,蒸煮設備似乎是擺好看,主管機關也未落實稽查。
杜文珍說,疫調小組協助台中市政府疫調,用2天時間與專家學者討論,推斷病毒來源是未落實蒸煮的廚餘,主要是10月22日至今,對台中案例場的關聯場及全國養豬場、化製場、肉品市場、屠宰場等訪查及檢驗,人員及車輛並無發現其他染病案例及環境衛生陽性結果。
另外,案例場是在10月10日出豬隻異常死亡,疫調過程中,發現案例場人員並無出國史,2名特約獸醫也未進入案場,台中動保處2名獸醫10月14日才進案場,所以排除人員因素。
她說,到目前為止的資訊,可確定這是單一案例,只發生在台中的案例場,並無擴散跡象,依流行病學分析,排除人、車、外來豬源等傳染源引入,推論病毒可來自未落實蒸煮的廚餘。
陳時中表示,如果案例場有確實做到安全蒸煮廚餘,就不會有問題,防疫有很多道防線,以起司理論來看,全部都守住才不會有破口,最終只要沒有洞,就不會發生問題,邊境管理當然很重要,但這次的非洲豬瘟源頭若要延伸是邊境問題有點牽強。
陳駿季說,防疫是採取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無論是邊境阻攔、旅客行李及郵包查驗、走私、電商平台,都有跨部會合作,但任何防護網都會有疏漏,所以防疫不是只有一層,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效稽核。
至於11月7日能否恢復活豬運送屠宰交易,陳駿季,會在第3階段防疫的高強度作為後,確保國內豬隻飼養環境無病毒感染狀況,才能放心開放市場。
非洲豬瘟梧棲案例場疫調出爐 團隊專家:未落實蒸煮廚餘是最大風險來源
稿源:2025-11-3/農傳媒/游昇俯臺中市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疫調小組經兩天半收集、爬梳相關資料,今(3)日公布疫調報告。應變中心依據流行病學分析,排除人、車、外來豬源等傳染源引入可能性,認為病毒可能來自養豬廚餘;且因梧棲清潔隊提供廚餘除給案例場使用,也分讓另一C豬場,但C豬場因落實高溫蒸煮,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疫調團隊成員、中興大學副校長張照勤直指,「未落實蒸煮廚餘是最大風險來源」。
農業部次長杜文珍以人、豬隻、廚餘等病毒可能來源說明疫調結果。她指出,案例場畜主陳姓父子沒有出國,紀姓特約獸醫未入場,王姓獸醫佐未接受訪談,但畜主說明獸醫佐入場,臺中動保處兩位獸醫師則是10月14日後才進場,因此排除人員攜帶病毒進入的可能性。
病毒有無可能來自豬隻來源場?杜文珍表示,案場9月30日從B豬場購入66頭仔豬,B豬場檢測為陰性;案場從10月10日開始有明顯死亡,但疫調團隊料敵從寬,回溯案場8月也有自A豬場進70頭仔豬,但檢測也是陰性,因此排除病毒從豬隻來源攜入。
反而,觀察案場使用廚餘來自梧棲清潔隊,清潔隊收受廚餘主要來自梧棲區民生廚餘(不含梧棲漁港),但調查發現,清潔隊廚餘除了供案例場,也分讓給另一核准廚餘養豬的C豬場使用,應變中心將C豬場列關聯場監測,結果也是陰性。杜文珍指出,案場除使用清潔隊廚餘,也用鄰里廚餘及自家廚餘餵豬,案場還會將用不完廚餘給C豬場使用,顯示廚餘源頭及分讓管理出現問題,因案場廚餘載運車也檢測出陽性,顯示廚餘是風險最高的可能感染源。
杜文珍表示,從案例場豬隻死亡情形可發現,餵飼廚餘肉豬死亡率近4成,但餵飼飼料的種公母豬及仔豬死亡率為2.5%,有明顯差異,可推論廚餘為病毒可能來源。
比較使用相同來源廚餘的案場與C豬場,C豬場按時陳報蒸煮,多次採樣均為陰性;案場廚餘蒸煮申報則是七月1次、八月便沒上傳,案場今年四月最後一次買瓦斯,兩桶20公斤重的瓦斯,但直到國軍進場清理時兩桶都還在,去年也只買3桶瓦斯,是否落實蒸煮有很大疑問;若案場蒸煮廚餘不用瓦斯改燒柴,現場又沒有木柴燃料,且無煙燻跡象。應變中心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補充,國軍要確認蒸煮設備能否運作,甚至無法啟動。
張照勤指出,廚餘是最重要的病毒可能來源來自3個重要證據,一是從時空觀察,案場中是從靠近廚餘蒸煮位置旁的肉豬感染,之後才外擴到旁邊的仔豬及種公母豬,有時間序列上的關聯;二是吃廚餘豬隻相較於沒餵飼廚餘豬隻死亡率有相當大統計學上的差異;第三,疫調意外發現廚餘依規定不能分讓,但C豬場分讓廚餘,發現當蒸煮紀錄完全落實,豬隻沒被感染汙染跡象,3個證據指出未蒸煮完全的廚餘是最大風險來源。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蔡向榮表示,現場疫調想了解豬隻進出、投藥發病狀況,但畜主說案場飼養管理紀錄9月損毀後就沒紀錄;畜主說有使用裝潢剩下木柴作蒸煮廚餘燃料,但無法佐證使用多少,以木柴蒸煮是否達到溫度及時間要求也可疑;案場蒸煮資料8月紀錄就沒上傳,畜主說無法同時操作蒸煮及上傳資料,因此回家用舊照片上傳,顯示廚餘蒸煮不確實。
針對廚餘流向,清潔隊紀錄中只有一輛車取用,經調閱廚餘車輛車牌,顯示有另一部車輛,追問才透露有另一豬場取用廚餘;畜主說自8月後沒進豬,但其實是有的,也是向清水分局調路口監視器,佐證豬隻進出畜牧場。蔡向榮說,疫調團隊專家在兩天半的有限工作時間內,仍有些資料確實拿不到,例如,團隊尚無法掌握臺中動保處祈姓獸醫師行蹤。
至於過去應變中心曾質疑出現臨床症狀第一例時間可能早於10月10日,張照勤指出,早期零星病例需要有檢體檢測,但兩天半調查時間尚無法回覆這問題;因廚餘是重要風險來源,豬隻餵飼時間相同,因此發生異常大量死亡也是同一時間點,就是10月10日。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若早期已有案例的話,案場豬隻已撲殺完畢;若是其他豬場有案例,至今已是第24天、已超過病毒潛伏期,也應該會出現案例,但實際沒有,大家不用太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