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中心】中興大學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舉辦「113年度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115年度議題方向說明會」 共同推動研發規劃與合作展望
更新時間:2025-11-07 14:53:20 /
張貼時間:2025-11-07 14:51:1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中心
332
稿源:生物科技發展中心
國立中興大學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於114年11月7日(週五)舉辦「113年度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115年度議題方向說明會」。活動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黃介辰院長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謝廷芳副所長開場致詞,揭示雙方在智慧、韌性、永續與安心農業等面向之最新研發規劃與合作展望。
雙方合作淵源可追溯至民國92年,歷經長期而穩健的研究夥伴關係,持續推動跨域合作與成果落地。此一制度化模式串聯議題徵集、團隊媒合、計畫執行與成果擴散,逐步形成可持續運作的創新網絡,亦促成從學術研究到產業需求之間的有效轉譯。
本次發表會聚焦於113年度合作計畫的整體成果與典範案例,涵蓋作物保護、智慧農業與生物技術等領域。亮點包括:水稻核心種原抗Pythium所引起猝倒病之評估與基因座定位;應用噴灑雙股核糖核酸dsRNA誘導基因靜默防治蕪菁嵌紋病毒;應用高通量植物表型體分析技術輔助提升作物耐逆境能力之微生物篩選;夜蛾科害蟲之寄生性天敵物種調查;複合應用多種具誘導抗病效果天然植物萃取成分於病毒病害防治之可行性分析;以及以數位孿生技術提高草莓辨識準確率。多元而互補的研究題組,展現跨學門團隊在「問題驅動、場域驗證、資料導向」的共同路線下,連結上游科研與下游應用的強大動能。除成果發表,會中由農試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說明115年度議題方向,重點將聚焦AI導入農業場域之資料治理與智慧感測、精準灌溉與供水韌性、冷鏈保鮮與減碳策略、資源循環與土壤增匯、病蟲害早期預警與整合防治(IPM)等,並提出以實證場域為核心的合作模式,協助研究團隊與產業端加速對接,縮短研發到應用的距離。透過回顧成果與前瞻說明的雙軌安排,將有助於研究團隊鎖定重大情境、優化研發設計與驗證流程,進一步提升計畫的社會影響力與國家競爭力。
本次成果發表暨議題說明不僅是階段性里程碑,更是下一波合作提案的重要前導,期待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擴大跨領域的合作能量,打造兼具「可量化、可擴散、可落地」的技術解方,為臺灣農業在氣候變遷與全球供應鏈挑戰中,建立更具韌性與前瞻性的創新體系。
國立中興大學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於114年11月7日(週五)舉辦「113年度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115年度議題方向說明會」。活動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黃介辰院長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謝廷芳副所長開場致詞,揭示雙方在智慧、韌性、永續與安心農業等面向之最新研發規劃與合作展望。
雙方合作淵源可追溯至民國92年,歷經長期而穩健的研究夥伴關係,持續推動跨域合作與成果落地。此一制度化模式串聯議題徵集、團隊媒合、計畫執行與成果擴散,逐步形成可持續運作的創新網絡,亦促成從學術研究到產業需求之間的有效轉譯。
本次發表會聚焦於113年度合作計畫的整體成果與典範案例,涵蓋作物保護、智慧農業與生物技術等領域。亮點包括:水稻核心種原抗Pythium所引起猝倒病之評估與基因座定位;應用噴灑雙股核糖核酸dsRNA誘導基因靜默防治蕪菁嵌紋病毒;應用高通量植物表型體分析技術輔助提升作物耐逆境能力之微生物篩選;夜蛾科害蟲之寄生性天敵物種調查;複合應用多種具誘導抗病效果天然植物萃取成分於病毒病害防治之可行性分析;以及以數位孿生技術提高草莓辨識準確率。多元而互補的研究題組,展現跨學門團隊在「問題驅動、場域驗證、資料導向」的共同路線下,連結上游科研與下游應用的強大動能。除成果發表,會中由農試所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說明115年度議題方向,重點將聚焦AI導入農業場域之資料治理與智慧感測、精準灌溉與供水韌性、冷鏈保鮮與減碳策略、資源循環與土壤增匯、病蟲害早期預警與整合防治(IPM)等,並提出以實證場域為核心的合作模式,協助研究團隊與產業端加速對接,縮短研發到應用的距離。透過回顧成果與前瞻說明的雙軌安排,將有助於研究團隊鎖定重大情境、優化研發設計與驗證流程,進一步提升計畫的社會影響力與國家競爭力。
本次成果發表暨議題說明不僅是階段性里程碑,更是下一波合作提案的重要前導,期待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擴大跨領域的合作能量,打造兼具「可量化、可擴散、可落地」的技術解方,為臺灣農業在氣候變遷與全球供應鏈挑戰中,建立更具韌性與前瞻性的創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