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首頁
  • 興新聞
  • 【公關中心】中興大學惠蓀講座 劉益昌教授解析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關係

【公關中心】中興大學惠蓀講座 劉益昌教授解析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關係

更新時間:2025-11-11 17:44:13 / 張貼時間:2025-11-11 17:40:1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中心
111
稿源:中興大學文學院

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於11月11日上午10時舉辦惠蓀講座,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劉益昌教授,以「臺灣史前文化發展與南島民族」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劉教授為國內考古學領域的重要學者,長年致力於臺灣史前文化、南島民族起源與文化發展研究,學術貢獻卓著,曾榮獲新北市政府第七屆新北文化獎、臺中市政府首屆推展客家文化有功人員獎、國立成功大學產學合作成果特優教師等殊榮。

在演講中,劉教授以史前文化的考古成果為基礎,從長時段的歷史視角,闡述臺灣自舊石器時代以來的人群活動與文化演變。他指出,臺灣位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島弧帶上,自古即是人群遷徙與文化交流的樞紐,南島民族的生成與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透過對考古遺址與出土文物的分析,可見從「富裕的食物採集者」到農耕社會的轉變,顯示臺灣在人類史上的關鍵角色。

劉教授並進一步探討南島民族文化的擴張與東南亞島嶼的互動網絡,以及十七世紀以後原住民族與漢人接觸、融合的歷史脈絡。他強調,臺灣人身份的形成,是一個不斷本土化與文化認同的過程,唯有從考古學視野回溯史前時代,才能真正理解屬於臺灣的「大歷史」,並將原住民族的歷史納入整體臺灣史的書寫之中。

講座當日吸引文學院師生及校內外對考古與人文議題有興趣的聽眾約100人參與。現場氣氛熱烈,聽眾透過劉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對臺灣史前文化的多樣性與南島民族的歷史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講座展現本校惠蓀講座推動跨領域人文思辨與文化對話的精神,持續促進學術與社會之間的深層交流。

活動相簿
興大詹富智校長(左)頒發惠蓀講座獎牌給劉益昌教授

興大詹富智校長(左)頒發惠蓀講座獎牌給劉益昌教授

中興大學惠蓀講座 劉益昌教授解析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關係

中興大學惠蓀講座 劉益昌教授解析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關係

大合影

大合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