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2025第21屆IIP國際傑出發明家獎 創新發明國際交流盛典
更新時間:2025-11-25 16:00:11 /
張貼時間:2025-11-24 16:17:2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97
稿源:2025-11-21/經濟日報/李憶伶
創新發明界的年度盛會,第21屆IIP國際傑出發明家獎與第16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聯合頒獎典禮於昨(20)日隆重舉行。
包括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以及來自美國南猶他大學的國際外交事務部主任Ms. Kaili Brown 等共同見證這場年度創新發明盛會。
台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會長吳國俊致詞時強調,無論面對AI人工智慧的興盛,或是產業發展的輪替變革,真正的機會與創新往往在危機中發生,每項創新發明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努力,才是引領世界不斷向前邁進的關鍵力量 。
今年的盛會再次展現高度的國際化與多元性。IIP國際傑出發明家獎匯聚了國內外創新菁英,表彰橫跨科技、學術、生物等12個類別的卓越貢獻者,共有84位獲獎。
而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更是吸引來自13個國家,共386件作品參賽。其中新加坡、泰國等國的競賽代表也特地來到台灣,親身感受這場創新發明的年度盛事。
典禮中也與新加坡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的Dr. Kelvin TAN互贈友好合作紀念獎牌,象徵國際交流的日益深化。
MIT的跨界合作 打造創新醫療裝置
來自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主任,同時也是國立中興大學後醫學系副教授王偉勛的作品-「透光性髖關節吊帶:同步治療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與黃疸之創新裝置」,解決新生兒同時罹患髖關節發育不良與黃疸的臨床困境。
王偉勛表示,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在出生時就會發現需要及早治療;而同時有60%~80%的新生兒也會同時發生黃疸的問題,家長也希望不要延誤髖關節治療的黃金時間,希望能二者兼顧。
由於傳統布製吊帶會阻擋黃疸照光治療所需的光線,延長治療時間,影響療效。因此他找上了中興大學的3D列印中心,尋找透光材質,打造適合新生兒身形大小、透光性佳的髖關節吊帶,可以讓新生兒可以同時進行髖關節和黃疸治療。
「不過在研發初期,確實吃足苦頭。」王偉勛說。
這材質要同時兼顧透光性佳、不能對小朋友的皮膚造成壓迫、摩擦或者損害、還要兼顧包覆面積等等,因此試了很多不同的材質、和軟硬度,最後終於採用透明矽膠材質與半透明生物相容性樹脂結合件,並且對治療波長(430nm至490nm)具有85%以上的高透光率,完全符合國際照光治療標準。
從材質使用到製作,都是透過彰基和中興大學共同完成,可以說是真正的MIT。
王偉勛說由於在台灣正在推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同時也是黃疸發生機率高的新生兒,這套作品,恰巧可以同時兼具二者的治療方案;而在國外也會透過如學術發表等推廣到其它高緯度較寒冷、發生機率高的國家,讓更多的新生兒都能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
創新發明界的年度盛會,第21屆IIP國際傑出發明家獎與第16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聯合頒獎典禮於昨(20)日隆重舉行。
包括經濟部政務次長江文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以及來自美國南猶他大學的國際外交事務部主任Ms. Kaili Brown 等共同見證這場年度創新發明盛會。
台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會長吳國俊致詞時強調,無論面對AI人工智慧的興盛,或是產業發展的輪替變革,真正的機會與創新往往在危機中發生,每項創新發明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努力,才是引領世界不斷向前邁進的關鍵力量 。
今年的盛會再次展現高度的國際化與多元性。IIP國際傑出發明家獎匯聚了國內外創新菁英,表彰橫跨科技、學術、生物等12個類別的卓越貢獻者,共有84位獲獎。
而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更是吸引來自13個國家,共386件作品參賽。其中新加坡、泰國等國的競賽代表也特地來到台灣,親身感受這場創新發明的年度盛事。
典禮中也與新加坡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的Dr. Kelvin TAN互贈友好合作紀念獎牌,象徵國際交流的日益深化。
MIT的跨界合作 打造創新醫療裝置
來自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主任,同時也是國立中興大學後醫學系副教授王偉勛的作品-「透光性髖關節吊帶:同步治療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與黃疸之創新裝置」,解決新生兒同時罹患髖關節發育不良與黃疸的臨床困境。
王偉勛表示,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在出生時就會發現需要及早治療;而同時有60%~80%的新生兒也會同時發生黃疸的問題,家長也希望不要延誤髖關節治療的黃金時間,希望能二者兼顧。
由於傳統布製吊帶會阻擋黃疸照光治療所需的光線,延長治療時間,影響療效。因此他找上了中興大學的3D列印中心,尋找透光材質,打造適合新生兒身形大小、透光性佳的髖關節吊帶,可以讓新生兒可以同時進行髖關節和黃疸治療。
「不過在研發初期,確實吃足苦頭。」王偉勛說。
這材質要同時兼顧透光性佳、不能對小朋友的皮膚造成壓迫、摩擦或者損害、還要兼顧包覆面積等等,因此試了很多不同的材質、和軟硬度,最後終於採用透明矽膠材質與半透明生物相容性樹脂結合件,並且對治療波長(430nm至490nm)具有85%以上的高透光率,完全符合國際照光治療標準。
從材質使用到製作,都是透過彰基和中興大學共同完成,可以說是真正的MIT。
王偉勛說由於在台灣正在推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同時也是黃疸發生機率高的新生兒,這套作品,恰巧可以同時兼具二者的治療方案;而在國外也會透過如學術發表等推廣到其它高緯度較寒冷、發生機率高的國家,讓更多的新生兒都能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