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興新聞】《社論》捍衛學術倫理真的需要加把勁了

【興新聞】《社論》捍衛學術倫理真的需要加把勁了

更新時間:2007-02-06 23:59:59 / 張貼時間:2007-02-06 23:59: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興新聞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4,073
 
   

【興新聞】


 

《社論》捍衛學術倫理真的需要加把勁了

發稿.2007/02/06 09:01  祕書室公關組  .

 


 

中國時報 A2/焦點新聞 2007/02/04



  中興大學「張邦彥事件」及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涉入的台大醫學院論文抄襲事件之後,最近又爆發台大的「鎖論文事件」。這幾件有關學術倫理的案件,所涉單位層級都不低,不是國內最高學術單位、就是大學或醫院的龍頭單位;相關人士有中研院院士、國科會主委、大學校長。何以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一流的學術單位與學者,竟然爆發那麼多涉及學術倫理的爭議?也難怪不只學界大譁,民眾原本景仰的眼光也被驚訝所取代了。
  近來,部分媒體對「張邦彥事件」的討論已多,雖然事件的嚴重性尚不至使台灣學術界在國際蒙羞,但揭露中興大學論文有抄襲之嫌的是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ce》,可見得這起所謂的「電腦修圖」事件,放在較嚴謹的國際學術社群中討論的話,還是有其缺失存在,並非如國內某些學者主張,只是研究生操作電腦不當的技術性問題而已。嚴格來說,問題的底層,其實是國內年輕學子撰寫研究論文態度的嚴謹與否,乃至對於「真理」、「真實」的認知與尊重程度。但這能只責備學生的疏忽嗎?在他們的求學過程中,師長們是否完整的教導他們有關學術倫理與操守的精神與堅持?
  同樣的,兩位中研院院士涉入的台大醫院論文事件,其中也有資淺醫生涉嫌抄襲,而掛名指導的資深學者不查,出手投稿後才被發現有問題而緊急撤回。而此一事件因為牽涉學者的學術地位更高、甚至有國科會主委的身分,影響層面,也就不止於一校一人而已。事實上,這件學術倫理疑案,因為掛名指導者之一是國科會主委,在學術界引起的討論更大。陳建仁在第一時間向行政院提出辭呈,經行政院長慰留,他順勢接受。但他的理由竟然是,因為行政院團隊正在多事之秋,他不願增添行政院的困擾,因此接受慰留。這種說法讓人訝異之處是,國科會主委固然是行政院的科技幕僚、行政院長是他的長官,但「國科會主委」更常面對的是全國學術界,如果對行政倫理的尊重、甚至說是服從,超越了學術社群應有的價值觀與規範,最高科學政策幕僚長將如何面對更廣大的學術界人士?「國科會主委」是一時的政壇官銜,「學者」是終生所處的場域與身分,何者為重?更不要說,國科會的執掌之一就是負責執行學術倫理規範,處理違反學術倫理的案件。
  再看另一個身陷學術爭議的台大「鎖論文」事件。不讓外界查閱,固然是研究者的權利,但此案不尋常的是,研究本身並未觸及國防機密或商業併購之類必須保密的資料,不符合一般論文保密認知。再者,目前國內「鎖論文」,多以兩年為多見,一鎖十年,幾乎無人不覺罕見。或許某些研究主題確有一定的爭議性與敏感性,國內有學者願意長期對這類高度爭議性的課題不問結果、只問耕耘的付出,這種態度在基礎科學界絕對是應該給予肯定的。當有具體研究論文完成,相關領域的學者當然會感興趣而想一窺究竟。但主其事者把論文「封鎖」,不讓人查閱,當然會引發議論。畢竟在科學研究領域,一個之前無人提出理論、實證的現象,一旦有了初步結果,接受科學同行的檢驗、討論,是很普通而常見的過程。唯有如此,未知的科學領域才有更多機會被探討、釐清,並因為集眾人之智,而可能有更多的了解,甚至因此而獲得真正的突破。
  講實在話,對於所有陷入爭議的學者,我們迄今為止對他們並沒有減少一絲一毫的尊敬,畢竟他們能有今天的地位與尊榮,全是他們過去在各自專業領域所付出的心力與貢獻而來,但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更在乎這些專業信守的堅持,至少要讓所有目前正在學界基層默默付出的研究者們,還能繼續保有著對那些基本價值的信仰吧。

 


.回 興.新.聞

Back